2025年7月13日,來自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的“黔炭π·智礦探索隊”三下鄉實踐隊赴織金縣文家壩礦業開展實踐調研,通過實地走訪調度指揮中心、觀摩井下模擬巷道,系統了解現代化煤礦安全生產管理模式與智能化技術應用實踐。

圖為實踐隊抵達文家壩礦業有限公司羅朝琨供圖
當日上午,根據接待員的指引,實踐隊進入了文家壩煤礦調度指揮中心。該中心通過集成化信息系統,實現對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實時監控與調度,中央水泵房、變電所等重點區域的傳感器、瓦斯濃度、設備運行狀態等1000余項數據實時上傳至監控平臺,調度人員依托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系統智能化巡檢回傳數據,完成生產指令下發與風險預警處置。據煤礦技術負責人介紹,該系統可實現井下作業環境、設備工況的全時段監測,響應速度較傳統人工巡檢提升3倍以上,為安全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實踐隊員就系統數據采集原理、風險閾值設定等問題與技術人員進行了一系列交流,并得到技術人員的積極回應。

圖為技術人員為實踐隊隊員積極講解調度室技術羅朝琨供圖

圖為接待負責人向實踐隊闡述煤礦生產的綠色理念羅朝琨供圖
隨后,實踐隊進入井下模擬巷道實訓區。該區域按1:1比例還原該礦場一礦綜采工作面實際場景,液壓支架、U型通風系統、“三軌兩巷”布置等關鍵設施。現場技術人員詳細講解了液壓支架支護原理(工作阻力達30MPa)、超前支護段單體支柱布設標準及通風系統風量調控機制,系統演示了工作面“三機配套”(采煤機、刮板輸送機、液壓支架協同作業)流程。

圖為實踐隊隊員參觀井下模擬巷道羅朝琨供圖
實踐隊指導老師表示,通過此次調研,隊員們直觀掌握了現代化煤礦從智能監測到現場支護的全鏈條安全管理體系,對“科技興安”戰略在傳統能源行業的落地實踐有了清晰認知。
本次實踐活動旨在搭建青年學子與實體經濟的對接平臺,通過實地探訪推動理論認知與產業實踐深度融合。文家壩煤礦相關負責人稱,礦井智能化升級成果向高校實踐團隊展示,既為青年群體了解能源產業轉型提供窗口,也為礦山人才培養儲備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