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尋跡:踏訪紅色故里,賡續信仰薪火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紅色資源是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2025年7月2日,重慶旅游職業學院“土苗鄉·紅跡解碼團前往酉陽縣龍潭古鎮”開展了主題為“故里尋光,薪火相傳”的暑期三下鄉活動。踏入酉陽龍潭鎮的青石板路,沿著趙世炎烈士的成長軌跡,實踐團成員穿梭于紀念館、故居與千年古鎮之間,在歷史的余溫里打撈先輩的熱血故事。
活動現場,實踐團成員踏入趙世炎烈士紀念館,歲月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展柜里,帶著補丁的粗布衣衫、字跡斑駁的家書、銹跡斑斑的革命遺物,每一件都在無聲訴說著往昔的崢嶸歲月。這些承載著趙世炎一家日常的物品,不僅是一個革命家庭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他們將個人命運與國家興亡緊密相連、無私奉獻的歷史見證。墻上的圖文展板,勾勒出這位從龍潭古鎮走出的革命先驅,如何毅然投身民族解放的洪流,從青澀少年成長為照亮黑暗的“時代炬火”。當目光定格在那件打著補丁的舊衣上,《覺醒年代》里仁人志士為民族覺醒奔走呼號的畫面瞬間浮現眼前,團隊成員仿佛穿越時空,觸摸到革命先輩在民族危亡之際“為有犧牲多壯志”的赤膽忠心。趙世炎以青春和生命踐行理想的壯舉,讓青年學子深刻體悟到:在血與火的革命年代,愛國是拋頭顱、灑熱血的赤膽忠誠,是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矢志奮斗、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而在和平建設與發展的新時代,愛國則體現為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偉業,立足崗位、實干擔當的自覺行動。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趙世炎烈士紀念館參觀。周雪玲攝
離開紀念館,實踐團來到趙世炎故居。古樸的石階、斑駁的墻壁,無聲地承載著百年滄桑。當得知故居的石磚是用無數雞蛋清混合糯米漿砌成時,團隊成員無不為先輩在艱苦條件下追求理想所展現的堅韌與智慧所震撼。指尖輕撫冰涼的磚石紋路,仿佛穿越時空,觸碰到了先輩們為理想而執著奮斗的溫度。故居內,一張簡陋的木床、幾件陳舊的桌椅,在講解中漸漸鮮活起來。少年趙世炎在此苦讀的身影、思索家國命運的神情,仿佛就在眼前。這里不再是書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滿溢著煙火氣與理想火種的精神原鄉。每一處角落,都將紅色的印記,深深地刻進了青春的血脈之中。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趙世炎故居內感受歷史脈絡。寧梓穎攝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實踐團走進先輩生活的空間。狹窄的過道、簡陋的陳設,處處映照出革命先輩在清貧歲月中堅守信仰的不易。他們以熱血為墨、以擔當為筆,在沉沉黑夜中書寫救亡圖存的壯麗篇章。趙世炎從寧靜古鎮走向時代浪潮的堅定身影,讓實踐團懂得:信仰的力量,足以擊穿一切苦難,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而這深深烙印在龍潭的紅色印記,正是那段崢嶸歲月留給實踐團成員最珍貴的精神財富。
回望龍潭紅色之旅,“故里尋光”的足跡清晰而深刻。重旅學子深入趙世炎烈士故里,追尋革命先驅的感人事跡與不朽精神,旨在立足當下,傳承其堅定的信仰與赤誠的報國情懷。紅色印記是先輩們用熱血和生命鑄就的奮斗豐碑,而青年一代的使命,是將這精神的火炬高高擎起,代代相傳。龍潭古鎮,不僅是輝煌歷史的見證者,更是一座永不熄滅、指引方向的精神燈塔。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趙世炎故居的合影。諶艷攝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對重旅學子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煉和精神洗禮。未來,實踐團成員將帶著從龍潭鎮汲取的紅色養分,把熾熱的愛國情、堅定的報國志融入專業學習,以實際行動投身于地方文旅發展與鄉村振興事業。讓紅色薪火照亮青春奮斗之路,在新時代續寫屬于重旅青年的“崢嶸歲月”,讓信仰的光芒永遠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