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學院“茶韻青播科技助農實踐團”于7月8日至9日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開展“三下鄉”活動,生動探索了科技賦能、青春表達助力傳統茶產業發展的新路徑。團隊深入寧紅茶核心產區,通過兩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將傳統制茶技藝與青春活力相融合,為修水茶葉線上市場拓展注入科技動能。
7月8日的首場直播在茶園進行,鏡頭穿透茶樹叢,將寧紅茶的自然生長環境真實呈現在網友眼前。實踐團成員手持剛采摘的鮮葉,細致講解“一芽二葉”的標準形態:“大家看,這樣的鮮葉肥厚多毫,正是寧紅茶醇厚口感的基礎。”團隊成員分工協作:有人沿茶園小徑介紹土壤酸堿度、海拔光照等自然條件;有人操作輔助鏡頭特寫茶葉細節;還有人實時解答評論區關于“茶葉耐泡度”、“適宜飲用季節”的提問。
為深度貼近年輕受眾,直播巧妙融入趣味互動。鏡頭外隊員一句“喝了茶可以起飛嗎”的俏皮提問,瞬間點燃評論區氣氛,青年化的表達有效激活了傳統茶產業的傳播活力。成員們表示,網友的積極反響讓所有付出更具價值。通過青年化表達傳播傳統茶產業,不僅有效推廣了寧紅茶,更顯著激活了其傳播活力,意義深遠。

圖為團隊成員在茶園進行直播。黃澤同供圖
次日(7月9日)下午,實踐團將直播陣地轉移至大板尖眾創空間的茶葉制作廠房,在創始人帥總的引導下,深入探秘并直播呈現寧紅茶從鮮葉到成品的蛻變全過程。談及至關重要的殺青工序,他用了一個生活化比喻:“跟家里炒青菜一個理,得大火快翻,讓茶葉在高溫里‘鎖住’鮮爽,不然就‘蔫’成老葉味了。”

圖為團隊成員向觀眾展示親自采摘的茶葉。黃澤同供圖
隨后,實踐團成員們頂著近40度的高溫深入茶園,嚴格按照“一芽二葉”的標準進行采摘,直至采滿兩鍋。在180度的鐵鍋前,帥總親自示范殺青環節,成員們努力學習掌控翻炒的節奏,手法從翻炒逐漸過渡到按壓,親眼目睹嫩綠的鮮葉在高溫下轉變為暗綠色。到了揉捻階段,帥總手把手指導,強調“揉捻時需要用手掌充分發力,以激活茶葉中的茶多酚”,成員們在手中感受著茶葉逐漸成形的韌勁。最后在烘干工序中,成員們緊盯茶葉水分蒸發的變化情況,適時用手輕揉,使茶葉卷曲,顏色從暗綠色沉穩地過渡為烏潤色,至此,一片嫩葉終于變成了杯中香茗。“鐵鍋180度,手心全是汗,但喝到自己親手制作的茶葉,值了!”實踐團成員在酷暑中親歷采茶、殺青、揉捻、烘干全過程,深感不易:高溫下精準采摘、鐵鍋前緊張翻炒、揉捻時拼盡全力。喝到自制的茶,他們動情道:“每一片茶葉都飽含汗水與匠心。以前不懂茶珍貴,這次體驗讓我們徹底改觀,必須為推廣傳統制茶技藝出力!”

圖為團隊部分成員正體驗揉捻茶葉其余成員一旁學習。黃澤同供圖
據悉,此次實踐活動中,團隊直播累計觀看人數超707人,成交金額達到2513元,觀眾群體延伸至北京等地區,為寧紅茶擴大推廣范圍。同時,和大板尖眾創空間創始人帥總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為寧紅茶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未來,團隊將積極探索更多“科技+文化+助農”的賦能形式,助力鄉村振興(通訊員李慧)
責任編輯:羅鈺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