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光再照東鄉路:蘭理工材料學院學子解鎖東鄉留守兒童"童心密碼"
為積極響應國家《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21—2025年)》中“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的號召,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心光拾彩”實踐隊于7月13日再次抵達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民族中學,開啟以“心火潤心,筑夢東鄉”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這是該實踐隊連續第二年將專業心理健康服務引入東鄉縣城,旨在為當地少數民族留守兒童構筑堅實的心靈守護網絡。
當日下午,簡短而熱烈的開班儀式在學校禮堂舉行,為后續活動架起信任的橋梁。東鄉民族中學校長在致辭中對實踐隊的持續到來表示衷心感謝,他指出:“留守兒童不僅面臨教育資源不均,更亟需心理關懷。蘭州理工大學師生連續兩年的堅持,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眺望廣闊世界、感受社會溫暖的窗口。” 實踐隊指導老師在介紹活動規劃時強調,本次實踐在去年成功邀請民族中學學生赴蘭州理工大學訪學、深化友誼的基礎上,聚焦留守兒童心理需求,精心設計了“情緒小課堂”、“同伴互助營”等系列團輔活動,并輔以學業答疑與民族文化體驗,在促進個體成長的同時,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圖為東鄉民族中學校長與李雙辰指導老師為實踐活動進行開班儀式以及活動指導 (杜騫 攝)
儀式結束后,實踐隊員迅速投入核心環節——互動式心理團體輔導。教室內,志愿者們運用生動的PPT動畫和表情卡片,引導孩子們準確識別和表達“喜、怒、哀、懼”等基本情緒。一面“煩惱悄悄話”貼紙墻成為孩子們安全的匿名傾訴空間,寫下心事,收獲即時溫暖的回應。“怎么讓不開心飛走”趣味問答環節氣氛活躍,孩子們爭相分享“聽首歌”、“畫幅畫”等自我調節小妙招,課堂里笑聲此起彼伏,輕松化解了心防。
圖為志愿者在教室進行團輔活動 (杜騫 攝)
活動延伸至陽光明媚的戶外場地。在“放飛夢想”環節,孩子們在志愿者指導下認真折疊紙飛機,鄭重寫下“想和爸媽視頻通話”、“希望考上大學”等心愿。隨著一聲“放飛夢想啦”,承載著純真心愿的紙飛機紛紛騰空,劃出優美的弧線,孩子們追逐著、歡呼著,校園里洋溢著純粹的童真喜悅。這一刻,騰空而起的不僅是紙飛機,更是孩子們被看見、被呵護的情感表達,實踐隊通過持續性的專業陪伴與引導,正在為留守兒童織就一張溫暖的“心理安全網”。
圖為志愿者在戶外帶小朋友制作夢想紙飛機圖 (杜騫 攝)
當載滿心愿的紙飛機劃過東鄉的晴空,“心光拾彩”實踐隊的隊員們也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陽光與希望的種子。連續兩年深耕東鄉,這支隊伍帶來的不僅是專業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溫暖的陪伴,更是跨越山川的深情聯結。從大學校園的訪學邀請到鄉土深處的心理團輔,從單向的知識輸送到雙向的情感交融,一條穩固的“心橋”已在蘭州理工大學與東鄉民族中學之間架起。在服務鄉村振興、促進民族團結的時代畫卷中,青年學子們以專業與熱忱進行的這些細膩而堅韌的心靈守護,正成為滋養民族地區兒童健康成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