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中華傳統文化育人新路徑,增強青年學子對非遺文化的認同感與責任感,7月12日上午,川北醫學院赴雅安“惟續雅安千載脈,醫洗青山萬里新”中華文脈傳承團前往雅安市滎經縣曾氏慶紅砂器公司開展“千年爐火傳非遺,一捧陶泥鑄匠心”黑砂非遺體驗活動。隊員在滎經砂器曾氏第十代傳人余學銘的帶領下深入探尋泥坯成器的匠心淬煉,深切體悟到非遺技藝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

聆聽歷史回響,探尋黑砂深蘊。步入場館,余學銘先是細致介紹“砂韻”、“癩寶壺”等黑砂珍品,其工藝之精令人稱絕;繼而從原料甄選、黑砂特質、核心技藝等方面系統闡釋非遺黑砂的獨特地位與珍貴價值。移步燒制區,隊員觀摩古樸的“饅頭窯”,深入探秘素坯入窯的單一色澤,到出窯時砂器萬般萬彩的奇妙窯變過程,領略“滎經三彩”的絢爛魅力。“作為年輕一代非遺傳承人,我們積極創新制作工藝,并通過線上直播讓更多人見證黑砂之美。”余學銘講解道。此外,他們更以“非遺互融”的巧思,將榫卯等古老技藝融入黑砂創作,讓不同非遺在碰撞中綻放異彩,奏響非遺美美與共、互促共榮的美妙樂章。
砂藝傳薪火,匠心育新人。隊員們駐足于有著百年歷史的制坯機前,目光追隨制作師傅行云流水的拉坯動作,于推按塑形的指尖藝術中領略傳統工藝的自然美學與深厚底蘊。隨后在師傅指導下,隊員們親歷黑砂制坯環節,細致感受陶泥在指尖的悄然蛻變,真切體會“匠心”二字的千鈞分量。親手完成的黑砂作品,成為此次非遺體驗的專屬紀念,更承載著青年一代對傳統技藝艱辛與偉大的真切感悟。

此次活動中,隊員們以指尖輕觸文明土壤,在泥與火的交響中體悟非遺保護的時代使命,讓文化傳承的火種在實踐中愈發熾熱。同時,為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維度高質量發展開辟嶄新格局,實現文化自信與時代創新的同頻共振,也為非遺保護與現代社會的深度融合注入了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