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食品安全戰略號召,推動科技創新服務民生,2025年7月8日,山東理工大學“熒偵探”實踐團師生一行,深入本地乳制品企業——山東省得益乳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社會實踐考察。此行聚焦團隊自主研發的先進熒光探針檢測技術在乳制品及水源安全評估中的應用實踐,旨在了解乳制品從生產到加工環節的安全狀況,同時向公眾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助力構建更安全的食品消費環境,架起實驗室尖端科技與公眾餐桌安全之間的橋梁。

圖為團隊成員在得益奶場標桿基地的集體合照 閆偉鑫 攝
實踐團隊抵達該奶業公司后,在企業負責人的帶領下,團隊主要參觀了該企的制造基地。在展示中心,企業負責人通過沙盤模型和多媒體,展示了企業的發展歷程、產業鏈布局及核心產品矩陣。從飼草種植到終端產品配送的全鏈條架構,以及覆蓋多地的生產布局和年產能規模等關鍵信息,為后續針對性檢測提供了背景支撐。
圖為企業人員帶領團隊成員參觀公司產業布局 楊晨 攝
企業人員帶領團隊參觀了乳制品制造車間,自動化生產場景直觀呈現。原料奶經密閉管道進入預處理區,依次完成凈化、標準化調配等工序后,進入殺菌環節,最終通過無菌灌裝設備完成封裝,全過程實現智能化運轉,展現了現代化制造的精準化水平。
在實驗區域,企業展現了其完善的檢測體系。該企配備了多種先進的檢測設備。多種檢測設備能夠快速、精準地對原料奶及加工過程中的樣品進行成分分析和污染物檢測。實踐團隊詳細觀察了設備的運行狀態,了解了其工作原理和操作規范。團隊與企業人員還討論了加工和營養健康問題。在加菌環節,企業介紹了不同菌株的篩選標準、添加比例以及在加工過程中的活性保持技術,“不同菌種具有許多功能,有些菌種可以產酸,有些菌種可以導致發黏,有些可以在保質期內可以減少雜菌污染。”這些都直接影響著發酵乳制品的品質。實踐團隊則從微生物檢測的角度,探討了如何通過技術手段精準監控菌株的活性與穩定性,確保加菌環節的可控性。
圖為企業人員與團隊成員探討牛奶加工等相關問題 閆偉鑫 攝
活動中,實踐團隊與企業還就就業領域的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我發現我們的實驗室與您們這的十分相似,且生物及制藥專業與您們也密切相關。”實踐團隊則結合學生的專業背景和技能特點,探討了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如何更好地對接企業需求,提升學生的實操能力和對行業的認知度。企業也介紹了加工中心及整個企業在技術研發、質量檢測、生產管理等崗位的人才需求情況,表示已有擴招計劃。通過兩方的深刻探討,為未來的人才合作奠定了基礎。
此次活動不僅讓團隊深入了解了乳制品加工過程的種種技術,以及探討了加菌、營養、口味等具體問題,更在技術交流與就業探討中搭建了科研與產業的溝通橋梁。未來,團隊將繼續深化與企業的合作,推動更多先進技術在食品加工領域的應用,同時助力培養更多符合產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共同為構建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消費環境貢獻力量。
通訊員 郭心怡 潘夢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