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映初心 青春接力“韶灌精神
7月8日,湖南工程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組織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特邀86歲高齡的韶山灌區建設功臣曾紀鑫、戴冬桂兩位老人擔任“銀發講師”,為青年學子深情講述灌區建設的崢嶸歲月,解碼歷久彌新的“韶灌精神”。
本次實踐活動是學院深化實踐育人的重要環節。在陳列館內,白發蒼蒼的建設者與學院青年學子展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曾紀鑫老人作為灌區建設的親歷者和建成后的管理者,深情回溯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十萬建設大軍響應“勒緊褲腰帶也要大興水利”號召,在技術匱乏、物資短缺的條件下,依靠集體智慧和“三高一低”的錚錚誓言,肩挑手扛、戰天斗地,克服復雜地質難題與工程瓶頸,最終建成這條流淌六十載、惠澤百萬畝良田的“幸福渠”的壯闊歷程。他強調,“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攻堅克難、勇于創新”的精神是“韶灌人”的靈魂,滋養了一代代守護者,確保了湘中大地水旱無憂,并賦予灌區供水、發電、養殖、生態涵養等多重生機。
戴冬桂老人,這位當年毅然投身建設的“鐵姑娘”,則向學子們打開了青春記憶的閘門。她動情講述了自己十八歲時“推遲婚約,響應號召”的抉擇,分享了在工地上以堅定信念為支撐,展現“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在無機械化條件下肩挑手挖,甚至在高溫酷暑中“歌聲伴勞動”的樂觀情懷。她特別回憶了建設者們為確保工程質量,在砌筑涵洞時一絲不茍“手工洗沙”的細節,這份對質量的極致追求深深觸動了在場的未來工程師們。戴冬桂寄語青年學子,希望他們傳承好這份精神財富,勇擔時代賦予的重任。
此次韶山灌區之行,不僅是一次深刻的歷史教育,更是一次寶貴的精神洗禮。卓越工程師學院將持續深化與重大工程實踐基地的合作,引導青年學子在祖國大地上讀懂中國精神、錘煉過硬本領,讓“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攻堅克難、勇于創新”的韶灌精神在新時代青年工程師手中薪火相傳,綻放新的時代。
作者:趙夢菲 何瑩 曾倩 羅甜宇 來源:湖南工程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銀發映初心 青春接力“韶灌精神
- 7 月 8 日,湖南工程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 2025 年暑期 “三下鄉” 社會實踐團走進韶山灌區,特邀 86 歲的灌區建設功臣曾紀鑫、戴冬桂擔
-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