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載晨昏里,藏著我的大學答案
清晨六點半,宿舍樓的聲控燈還沒熄滅,走廊里已經飄來圖書館方向的腳步聲。我攥著半涼的豆漿拐過路口,總能看見籃球場上早訓的體育生,他們球鞋摩擦地面的聲響,和食堂飄來的包子香氣纏繞在一起,成了校園里最鮮活的晨曲。
課堂從不是大學的全部注腳。周三下午的“非遺剪紙”選修課上,我和室友對著一張紅紙剪壞了三個“福”字,指尖沾著金粉,卻在互相調侃中摸清了鏤空的技巧;周五傍晚的社團招新季,吉他社的歌聲從林蔭道這頭傳到那頭,我抱著剛領的文學社雜志,在晚風里站了許久,直到最后一個音符落在飄落的銀杏葉上。
圖書館三樓靠窗的位置,是我藏了兩年的秘密基地。備考期末的深夜,暖黃色的臺燈下,草稿紙上寫滿微積分公式,抬頭能看見對面教學樓零星亮著的燈——原來有這么多人,都在為自己的目標悄悄努力。偶爾學累了,就趴在桌上看窗外的月亮,月光灑在樓下的櫻花樹上,像給樹枝裹了層薄紗,連帶著疲憊都變得溫柔。
最難忘的是某個雨夜,宿舍四人臨時決定去吃校門口的麻辣燙。我們撐著一把不夠大的傘,踩著積水跑過天橋,衣服濕了大半,卻在熱氣騰騰的店里笑得前仰后合。那時才明白,大學的美好從不只在于拿到的成績單、參加的比賽,更在于這些和朋友并肩的瞬間,在于那些不設目的的奔赴與陪伴。
如今站在畢業季的路口回望,才發現大學不是預設好答案的考卷,而是一片允許試錯的曠野。我們在這里遇見不同的人,嘗試新鮮的事,在迷茫與堅定中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那些清晨的腳步、課堂的笑聲、深夜的燈光,早已揉進歲月里,成了往后想起,就會覺得溫暖的回憶。
校園生活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