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沒課,我抱著筆記本電腦在校園里晃蕩,本想找個地方趕論文,卻意外闖進了一串細碎又溫暖的瞬間,讓原本緊繃的心情,慢慢松了下來。
圖書館負一樓的自習區(qū)我常去,但今天路過走廊時,被一陣輕微的“沙沙”聲吸引。拐過去才發(fā)現(xiàn),角落的落地窗前,一位保潔阿姨正坐在椅子上縫手套——她的橡膠手套破了個小口,就從口袋里掏出針線,一針一線地縫補,陽光透過玻璃落在她手上,連線頭都泛著軟乎乎的光。我站在原地看了一會兒,她抬頭沖我笑了笑,說:“補補還能戴,省得浪費。”那一刻突然覺得,原來認真對待小事的樣子,這么動人。
從圖書館出來,想著去食堂買杯熱豆?jié){,卻發(fā)現(xiàn)平時排隊的窗口前,今天站著個穿校服的小男孩。他踮著腳,仰著頭跟打飯的阿姨說:“我要一份糖醋里脊,給媽媽的。”阿姨笑著多給他盛了一勺,還叮囑:“小心燙,慢慢走。”后來才知道,他是食堂師傅的孩子,趁放學來給加班的媽媽送水果,順便“幫媽媽打份飯”。看著他捧著餐盤跑向后廚的背影,手里的豆?jié){好像都更甜了些。
抱著豆?jié){往湖邊走,路過籃球場時,瞥見場邊的長椅上放著一個帆布包,旁邊坐著兩個男生。其中一個正低頭給另一個纏護腕,動作慢悠悠的,還念叨:“跟你說過別太拼,昨天才崴了腳。”被纏護腕的男生笑著反駁:“這不是想多練會兒嘛,下周就要比賽了。”沒有大聲的吵鬧,只有輕聲的叮囑,風把他們的對話吹過來,竟讓人覺得有點暖。
最后,我在湖邊的柳樹下找了個石凳坐下。湖面波光粼粼,幾只鴨子慢悠悠地游過,遠處有同學騎著自行車路過,車筐里放著剛買的鮮花。我打開筆記本,卻沒急著寫論文,而是先寫下了這些小事:縫手套的阿姨、給媽媽打飯的小男孩、纏護腕的男生,還有湖邊的風、溫暖的陽光。
以前總覺得大二的生活是被專業(yè)課、社團任務(wù)填滿的“忙碌副本”,忙著趕due,忙著考證,忙著規(guī)劃未來,卻忘了停下來看看身邊的風景。可今天這些偶然撞見的瞬間讓我明白,校園里的美好從來不是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藏在角落的、不經(jīng)意的小確幸——是陌生人的一個微笑,是朋友間的一句叮囑,是陽光正好的午后,能安安靜靜地看會兒湖景。
論文可以明天再趕,考證的計劃也能慢慢推進,但這些細碎的溫暖,錯過就沒了。以后有空,真該多在校園里走走,說不定又能遇見新的小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