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暖潮!我校 “學業互助小組” 上線,跨年級攜手共破學習難題​
“這道高數題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來解會更簡單,你看步驟可以這樣拆分……”11 月 6 日晚,我校第三教學樓 308 教室燈火通明,大三數學專業的張悅正拿著草稿紙,耐心地給大二學弟林宇講解難題。自 10 月我校 “學業互助小組” 正式啟動以來,這樣的跨年級學習幫扶場景,每天都會在校園里多個角落上演,目前已有 200 余名同學通過互助實現學業提升。
源于需求:從 “個人求助” 到 “群體互助”
“之前總在朋友圈看到有學弟學妹吐槽‘高數難學’‘編程跟不上’,身邊也有同學因為某門課掛科而焦慮。” 作為 “學業互助小組” 的發起者之一,大三學生王梓涵說,今年 9 月,他和幾位成績優異的同學在一次聊天中發現,很多低年級同學面臨學業困惑時,找不到系統的解答途徑;而高年級同學不僅有扎實的知識儲備,還積累了豐富的學習方法,“既然有需求又有資源,不如搭建一個互助平臺”。
想法一經提出,很快得到學校學生會的支持。通過線上問卷調研,團隊梳理出同學們最頭疼的 10 門課程,涵蓋高等數學、計算機編程、大學物理、專業英語等;隨后在全校范圍內招募 “幫扶志愿者”,最終篩選出 86 名成績排名專業前 20%、溝通能力強的高年級學生,組建起首批 “學業互助導師團”。
精準幫扶:定制方案 + 多形式答疑
“互助不是簡單的‘給答案’,而是幫大家掌握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 王梓涵介紹,小組會根據低年級同學的學業情況,制定 “一人一策” 的幫扶計劃:對于基礎薄弱的同學,先從課本知識點梳理開始,搭配基礎習題練習;對于想沖刺高分的同學,則側重難點突破和解題技巧總結。
幫扶形式也十分靈活:每周一至周四晚 7 點至 9 點,在教學樓固定教室開展 “線下答疑課”,志愿者們分組坐班,接受同學現場提問;周末則組織 “專題精講會”,針對近期學習重點進行集中講解,比如 10 月底就專門開設了 “高數期中復習專題”,吸引 50 余名同學參與;此外,還建立了 8 個學科答疑群,方便同學們隨時在群內提問,志愿者會在 24 小時內給予回復。
“之前我對編程課里的‘循環結構’一直理解不透,每次做作業都要熬夜查資料。” 大二計算機專業的李響說,加入互助小組后,大三的學姐不僅幫他梳理了知識點,還分享了自己整理的 “編程錯題本”,“現在我不僅能獨立完成作業,上次小測還考了 85 分,比之前進步了 20 多分!”
雙向成長:在互助中收獲溫暖與進步
“幫扶別人的過程,也是對自己知識的鞏固和提升。” 張悅笑著說,為了給學弟學妹講清楚高數難點,她會提前重新梳理知識點,甚至查閱更多參考資料,“有時候遇到大家提出的‘冷門問題’,還會倒逼我去深入研究,相當于給自己‘查漏補缺’”。
據統計,“學業互助小組” 運行一個月以來,參與幫扶的低年級同學中,80% 表示 “學習效率明顯提高”,65% 在最近的課堂小測中成績有所提升;而志愿者們也收獲滿滿,有 32 名同學表示 “通過講解,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更透徹了”,還有不少人在過程中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學業互助小組’不僅解決了同學們的學習難題,更搭建了跨年級交流的橋梁,讓校園里多了一份溫暖的聯結。” 我校教務處老師表示,接下來學校將為互助小組提供更多支持,比如開放專用教室、配備學習資料等,助力這份 “學習暖流” 在校園里持續傳遞,讓更多同學在互助中共同成長。
校園生活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