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用法要守法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的中堅力量,其法律素養直接關系到法治社會的建設進程。學法以明辨,用法以維權,守法以立身,三者環環相扣,共同構成當代大學生應有的法治觀念。
學法是認知的起點。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社會運行的規則體系。在象牙塔中,大學生不僅要鉆研專業知識,更應主動學習《民法典》《刑法》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邊界,明晰自由與責任的平衡。從校園貸的陷阱到學術不端的后果,從網絡言論的底線到實習就業的權益,法律知識如同燈塔,能幫助我們在復雜社會現象中保持清醒判斷。
用法是實踐的路徑。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學習法律的最終目的是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規范社會行為。面對學術抄襲、勞動糾紛等問題時,大學生應摒棄“忍一時風平浪靜”的消極心態,學會通過法律途徑理性維權;在參與社會實踐時,既要警惕他人侵犯自身合法權益,也要懂得用法律約束自身行為,避免因不懂法而觸碰紅線。這種“學以致用”的過程,正是法治意識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關鍵一步。
守法是立身的根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守法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大學生作為社會文明的倡導者,更應成為守法的標桿。無論是遵守校園規章制度,還是恪守社會公共秩序,都是守法精神的具體體現,F實中,個別大學生因法律意識淡薄而陷入犯罪泥潭,不僅葬送了個人前途,更給社會帶來危害。這警示我們:守法不是外在的強制要求,而是內在的行為自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保障。
法治社會的建設,既需要健全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每個公民的積極參與。大學生肩負著時代使命,當以學法為基、以用法為要、以守法為本,在學習中培養法治思維,在實踐中踐行法治精神,讓法律成為青春路上的指路明燈,用實際行動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校園生活推薦
- 學法用法要守法
- 進入大學,隨著年齡增長,大部分同學已經成年,如何承擔起自己的法律義務,認清法律責任,是每一個大學生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 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