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里的大學》
清晨的香樟總帶著露水的涼。我踩著鈴聲沖進三號教學樓時,階梯教室后排已坐滿人。老教授推了推眼鏡,粉筆在黑板游走,公式像一串會呼吸的符號,混著窗外的蟬鳴漫進耳朵。忽然有人遞來半塊面包,是鄰座總帶著筆記本的女生,她笑眼彎成月牙:"早飯要吃的。"
午后的籃球場總飄著白襯衫。社團招新日,吉他社的和弦纏上梧桐,辯論隊的學長正和人爭"熬夜是否算養生",我被漢服社的水袖勾住腳步,指尖拂過繡著云紋的裙角時,聽見社長說:"傳統不是老古董,是活在風里的故事。"
暮色漫進圖書館時,三樓靠窗的位置總亮著燈。我攤開專業書,筆尖劃過"認知心理學"的章節,對面的男生正對著電路圖皺眉,忽然抬頭問:"電阻的色環怎么看?"臺燈把我們的影子投在墻上,像兩株并排生長的樹。
深夜的宿舍總飄著泡面香。老四對著電腦改策劃案,老二在敷面膜時哼走調的歌,我咬著筆桿寫影評,忽然有人說:"下周的星星音樂節,一起去?"月光從窗簾縫鉆進來,在地板拼出細碎的銀。
原來大學從不是一張成績單。是晨光里的面包,是社團招新的喧囂,是圖書館的臺燈,是宿舍夜談的碎語——這些散在時光里的光,拼出了最鮮活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