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你們為什么選擇中醫?”這是在《中醫基礎理論》課堂上,也是我邁入大學的第一堂課,老師親切地向我們發問。我一愣,有些無措。而當老師再次拋出一個問題,“你們是自愿學習中醫的嗎?”座位上的我毫不猶豫地點了頭。
再次回顧那堂特殊的《中醫基礎理論》課,仿佛就在昨日,歷歷在目。我漸漸明白自己當時為何對第一個問題感到緊張,正是因為我的心中尚未形成完整的答案。
花開緣起,或許是中醫藥在抗疫戰場上展現的巨大作用,讓我第一次關注到這門祖國醫學,從此敲響中醫之門,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相識相知,隨著邁進中醫藥大門后學習的逐漸深入,我與中醫這位新朋友逐漸默契配合,可謂相處有道。在課堂上,我緊隨老師的思路,清晰地標記知識點。課后,我及時記憶教材內容,并借助課外書籍拓寬知識面,注重中醫思維的培養。正是如此,我欣喜地感受到自己的中醫基礎正在一點一滴地積累,而平日的每分努力正是添磚加瓦的過程。同時,我也明白中醫之路道阻且長,就像我們悄悄種下一顆種子,或許開花遙遙無期,但請耐心等待,細心呵護,相信我們終將遇見那一瞬的芳華。
“如何將理論與臨床密切結合”大概是每一位醫學生不可避免的難題吧。假期的跟診經歷讓我深刻感受到理論與現實的巨大差距,在一陣灰心喪氣后,我與自己成功達成和解。初入臨床,我需要接受自己的“無知”,但不能因此止步不前。結束一天的跟診后,我會及時總結病案,整理老師的處方,并結合所學記錄跟診心得。我明白,中醫從來不是僵化的理論,而是在無數個體實踐中不斷生長的生命科學。所以,我格外珍惜這段寶貴的臨床實踐經歷,在成為合格中醫人的漫長道路上努力奔跑。
曾經有一個生動的比喻:“現代醫學看見了樹木,而中醫守護著整片森林。”如今,當再次被問及“為何選擇中醫”時,我眼神堅定,面帶微笑,心中的答案無比清晰:因為心懷熱望,因為中醫值得。從初識到相知,我無時無刻不被這位“朋友”的獨特魅力所吸引、所打動,同時也在不斷收獲成長。踏入中醫門,成為中醫人,我將以青春的姿態,在時代的賽道上奔赴屬于自己的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