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熟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大學心理中心--大學生心理健康欄目資料
1、年齡特點。我國大學生多數處于青年中期(18—24歲)這一年齡階段。在這個階段,個體的生理發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備了成年人的體格及種種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對大學生而言,所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促使心理日益成熟,以便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可以說: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關鍵期。
人的成熟,應具備以下三個基本條件:
第一,是身體的長成。以個體生理成熟為標志,尤其是以性成熟為重要指標。大學生一般都已具備這種條件。
第二,是心理發展完善。即形成了完善的自我概念,形成了穩定的個性。
第三,是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以人的社會成熟為標志,即個體對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角色及所擔負的社會責任有正確的認識。
在這三個條件中,生理成熟是心理成熟的物質基礎和依據,社會成熟是心理成熟的必要條件。而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取決于個體的社會實踐活動。由于大學生在校學習時間長,與社會生活有著某種程度的隔離。他們身在校園,對真正的社會生活并沒有直接的、深刻的了解,他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比較表面和膚淺。因而,大學生的社會成熟期較長,在整個大學時代,他們都要為這種社會成熟的完成而付出努力。
2、自我概念的增強與認知能力發展的不協調。自我概念是指人對自身的認識及對周圍事物關系的各種體驗。它是認識、情感、意志的綜合體,是人心理發展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
自我概念的發展不僅與年齡有關,而且與人的知識水平有關。一個人的文化素質越高,其自我意識就可能越強。從這兩點來看,大學時期是真正認識自我的時期。大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和所具備的文化水準,決定了他們不再像中學生那樣眼光向外,對外界的事物感興趣,急于去了解世界,把握外部環境,急于顯示自己的獨立,想做環境的主人;而是眼光向內,注重對自己進行體察和分析,把自我分化為主體的我和客體的我,以及理想的我和現實的我。注意內省,注重探求自己微妙的內心世界,力圖理解自己情感、心理變化,自覺地從各方面了解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設計自我的模式。大學校園這種特殊的環境,又是十分強調獨立、注重自我確立的地方,許多大學生在較大的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有一種寬松自由的氛圍;同時,由于大學生所處的獨特的社會層次及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他們對社會上的事有著自己的見解,他們看問題的視野可能與一般人有所不同,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和心愿。一方面,他們關心社會發展,這種關心是拋開切身利益,以大視角來進行的,注重的是整個社會的提高與進步。他們熱衷參與社會,對社會輿論愿意獨立思考。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生活閱歷有限,與社會有一定的距離,社會實踐能力不強,使他們在談論、評價、思考社會問題時,往往帶上幻想的色彩,不能十分切合實際。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表現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還不能深刻、準確、全面地認識問題。這種不足與他們極強的自我概念不相協調,這種不協調可能會一直困擾著他們。
3、概念豐富而不穩定。大學生是一群正在成長的青年,是一個極其敏感的群體,其內心體驗極其細膩微妙。他們對與自身有關的事物往往體察得細致入微。隨著文化層次的提高和生活空間的擴大,他們的思維空間急劇延伸,必然導致其情感越來越豐富和深刻。
由于大學生心理內部的需要結構發生變化,大學生的追求有其獨特性,而他們的價值觀念尚不穩定,時常處于波動、迷惘、抉擇之中,其心理成熟又落后于生理成熟,因而大學生的情感是不穩定的,情緒變化起伏大,易受周圍環境變化的影響,心境變化快。學業、生活、人際關系等等變化會引起情緒的波動,容易偏激、沖動,情緒沖突也較多。
4、性意識的發展。大學生正處于青年中期,生理發育已基本完成,所以性意識的明朗化與進一步發展都是正常的。又由于大學校園是年輕人的世界,每個大學生都有充分的機會與同齡的異性接觸,因而意識的發展以及與之相伴而來的戀愛問題是大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一方面,性意識的發展帶來強烈的按照性別特征來塑造個性和形象的精神向往,每個大學生都會在心里產生一種愿望,即:成為什么樣的男子或女子;另一方面,性意識的發展也帶來了對異性的傾慕與追求,這是每一個青春萌動的大學生都會遇到的問題。而這種愿望,會與大學生還不善于處理異性之間的關系,或者他們的經濟地位與心理成熟度還不足以應付這種問題相矛盾,從而帶來種種不安和煩惱。
5、智力發展達到高峰。大學生一般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通過專業訓練、系統學習,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智力水平大大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其智力層次含有較多的社會性和理論色彩,這一顯著特點,使大學生心理活動的內容得到極大的豐富。
6、社會需求迫切。為了接受系統嚴格的專業訓練,大學生在校園里的生活期限比同齡人長,這使他們與社會有一定距離。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渴望加入社會的愿望更為迫切。在校園里,他們關注著社會,評判著各種社會現象,并希望自己加入進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變各種令人不滿意的現象,把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于社會,體現自己的力量,實現自身的價值。這種迫切的社會需求與大學生正在形成的價值觀相互作用,是他們將來走向社會的重要心理依據。這一心理特點,支配、指導著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而對大學時代的生活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
時間:2020-03-26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請不要再在意別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看法的人,當別人對我說:內向的人不好,沒有前途。我就會認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內向,怎么辦呀。當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學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講誠信,這應該是“天之驕子”大學生的精神實質與本來面貌。可是在當下的大學校園,這種
- 04-03
- 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
- 從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
- 04-03
-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題
- 對以下40道題,如果感到“經常是”,劃√號;“偶爾”是,劃△號;“完全沒有”,劃×號。
- 04-03
- 大學生為何不愿去學校的心理輔導室
-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抽取全國381名大學生,發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86.35%的受訪者表示所在高校
- 04-03
- 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全新的大學生活?
- 狐貍見自己確實摘不到葡萄后,停了下來,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說:“這些葡萄根本沒熟,特酸,我才不吃呢,每年8月份至9月份
- 04-03
- 畢業生如何選擇第一份職業
- (一)發現自已的內在需求
美國杜邦公司副總裁卡爾夫說:“在我看來,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有太多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發現自己
- 04-03
- 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問卷
- 以下問題是為了你的健康狀況并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設計的調查。請你按題號順序閱讀,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體驗到的項目上做&ldquo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