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行為失范現象
未成年人行為失范的現象不時發生,重慶長壽區一女孩摔打嬰兒事件發生后,多位專家從兒童心理、未成年人行為規范等角度進行了分析,建議完善未成年人行為規范立法,適當引入社會力量。
黃手絹心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國家心理咨詢師陳燕萍認為,10歲的孩子從年齡特征上看,已發展出一定社會性,在兒童間,尤其是中小學生之間經常會發生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攻擊性行為,如果曾經有過受“欺負”的經歷,被家庭或其他生活和學習中相關的人進行過打罵、人身攻擊、孤立等,并由此帶來憤怒、痛苦、焦慮、驚恐等感受時,這一時期攻擊性會加劇。
陳燕萍認為,以上狀況并非一天兩天形成的,家長和學校應增加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關注孩子情緒變化和行為特點,比如平時經常用語言攻擊他人,有暴力行為要及時地進行引導、干預。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注意方式,避免使用肢體暴力和語言暴力,此外,還需要加強法制教育,讓孩子學習尊重他人的生命和財產,知道行為失范后果的嚴重性,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認為,從現有情況看,女童對陌生嬰孩的踢打并非無意之舉。國際研究顯示,人的第一次行為失范出現的年齡越小,重犯率越高,女童的心理狀態需引起高度警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建議女童接受不低于3年的心理評估,矯正可能存在的心理偏差。
李玫瑾指出,國外未成年人行為失范可由警署、法庭發出訓誡令、教育令。在英國,如兒童宵禁,兒童安全法令,如果兒童行為已經失范,會采取一系列指定監護,社會力量將取代一部分父母功能的缺位。
重慶大學法學院相關專家指出,就其法律層面而言,“女童摔嬰”是一個典型的未成年人侵權案件,由于女孩未滿14周歲,屬于完全沒有行為能力人,她不能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該事件不能立案,事件造成的后果將由小女孩的監護人,也就是其父母承擔民事賠償的責任。
從這個案件延伸來看,專家認為,未成年人行為失范事件部分反映了我們國家現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相關法律的不足,法律中過多綱領性、教育性的條文,而缺乏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上具體的義務規定。
時間:2020-03-22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請不要再在意別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看法的人,當別人對我說:內向的人不好,沒有前途。我就會認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內向,怎么辦呀。當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學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講誠信,這應該是“天之驕子”大學生的精神實質與本來面貌。可是在當下的大學校園,這種
- 04-03
- 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
- 從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
- 04-03
-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題
- 對以下40道題,如果感到“經常是”,劃√號;“偶爾”是,劃△號;“完全沒有”,劃×號。
- 04-03
- 大學生為何不愿去學校的心理輔導室
-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抽取全國381名大學生,發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86.35%的受訪者表示所在高校
- 04-03
- 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全新的大學生活?
- 狐貍見自己確實摘不到葡萄后,停了下來,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說:“這些葡萄根本沒熟,特酸,我才不吃呢,每年8月份至9月份
- 04-03
- 畢業生如何選擇第一份職業
- (一)發現自已的內在需求
美國杜邦公司副總裁卡爾夫說:“在我看來,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有太多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發現自己
- 04-03
- 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問卷
- 以下問題是為了你的健康狀況并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設計的調查。請你按題號順序閱讀,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體驗到的項目上做&ldquo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