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笑貽笑大方
諸君且看,這滔滔黃河之神,何等倨傲:秋水湯湯,他便自詡吞吐天地;涇流浩蕩,他便宣稱囊括寰宇。直至,直至北海無涯之水漫進他的瞳孔,方才驚覺自身不過天地一芥。
莊子筆下這則被簡化為“望洋興嘆”“貽笑大方”的寓言,世世代代的人們從河伯的淺薄中吸取教訓,我卻說其中還藏著一重病灶:我們讀者,又何嘗不是站在黃河岸邊,對著早已成為典故的河伯,重復著他當年的傲慢?
河伯的自滿,于文字可見:見百川灌河便妄稱天下至美,然而更深邃的自滿,卻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潛伏——當我們以審判者的姿態譏諷河伯貽笑大方之時,可曾想過自己,也正重蹈覆轍?
這位黃河之神,尚有壯士斷腕的氣魄:面對北海之神的浩瀚,他敢撕碎傲慢的面具,敢將“莫己若”三個字化作鋼刀刮骨。而今日的我們,把經典在掌中褻玩,用“貽笑大方”嘲笑古人之時,何嘗不是在以古今之美為盡在己呢?
甚至于我們比河伯更加可悲——他至少敢于尋找北海,他身居高位----黃河之神的神位,還敢于承認錯誤,反思不足,而我們區區凡人,卻如井中之蛙不肯見賢思齊!
野語有之曰:“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今請諸君細觀這面兩千年前的銅鏡:當河伯對北海俯首時,他不再是黃河之神,而是求道者的圖騰;當我們對經典輕慢時,此生難臨北海,必成涸轍之鮒。
我想,莊子早預言了這場永不完結的審判——今日各位若仍以“批判者”自居,指點河伯,則你我皆成新寓言里的笑柄:“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將來還不知有多少大方之家已在云端備好新的嘲弄,等著收錄這個時代集體傲慢的證詞。”
作者:陸枝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山谷回聲里的人生真諦
- 生活的智慧往往藏在最樸素的現象里。愿我們都能做那個在山谷中播撒善意的人,相信所有的真誠與溫暖,終會化作悠揚的回聲,縈繞生命的旅
- 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