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觀我國科學(xué)治沙,可謂自彰武始。彰武縣治沙之史,可溯共和國成立之初。彼百廢待興之時,舉全縣之力力克黃沙,猶似于兇猛野獸之口奪食。時過境遷,黃沙不減其力,先輩亦不減其力。念及七十余年前劉斌等同志初到此地,以灌木覆沙為主,沙障為輔,前擋后拉,分期治之,御流動沙丘于外,護(hù)百姓安寧于內(nèi)。時至貳仟年,綠進(jìn)沙退,人進(jìn)窮退,多方育苗,以水含沙,變旱為水,倚柳河之源,造綠洲之業(yè),又興硅砂,建園區(qū),輔之以良策,點沙成金,變沙為寶,乃增人民福祉。賦詩二首,以頌大漠風(fēng)流。
憶秦娥·萬畝松林圖
黃沙臥,瞭望塔倚殘陽破。殘陽破,漾漾松林,點點哨所。
黃龍欲竄竄不得,樟松負(fù)雪雪不落。雪不落,鄉(xiāng)村振興,閱盡春色。
七律·伏龍記
(其一)
莽莽黃沙貪天多,盤古能奈沙魔何?
千村寥落人無影,萬戶蕭索無以歌。
愚公日行方寸里,大圣伏首亦難脫。
天宮欲除沙龍事,怎奈玉宇難泛波。
(其二)
東風(fēng)送君樟松到,北甸人民盡洪濤。
鍬鎬憑力翻巨浪,青松有意化橫橋。
天連沙嶺綠衛(wèi)落,地動遼河黃土搖。
借問沙君何處去?答曰此處人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