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醫患溝通技巧
1、患者和家屬,你為什么總是惱怒?
當患者和家屬對護理或治療有所不滿時,他們會變得憤怒、焦慮、心煩。甚至在醫療或護理過程一切順利時,他們也可能產生同樣的情緒。這往往反映了他們面對自己或親人的疾病時所感到的無助和失去親人或害怕失去親人的悲傷。同時,憤怒也可能是內疚的表現,例如,長期疏遠的親屬趕來要求醫生用盡所有手段救治患者時可能會表現得非常憤怒。有時,強烈的內疚或悲痛的外在表現就可能是憤怒。患者或家屬很可能會將這些情緒發泄在醫務人員身上,即便他們并沒有犯錯。
2、醫生,你要穩定局面!
當人們產生憤怒情緒時,說話往往會提高音量、加快速度。他們似乎在以威脅的方式侵犯著你的個人空間。這時要運用溝通藝術來予應對,而很自然的反應就是跟上他們的語速和音量。但是當你講話速度相當快時聲音必然會尖厲刺耳也容易讓人感覺你很心煩并且覺得你控制不住局面。然而,如果...你說話...慢下來...,聲音...聽起來...會很鎮定...,讓人感覺...你能...掌控...整個局勢。另外,當你降低語速時,聲音會變得低沉,顯得莊重。快的語速尖厲的聲音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所以,試著保持鎮靜,做個深呼吸,下意識“降低聲音、放慢語速”進行交流。
3醫生,要記住這些實用小技巧!
安全第一。注意患者及其家屬與門的位置關系,確保在他們有暴力傾向的情況下,自己能夠很快離開,防止被困在房間里。與患者保持一定距離。這一安全措施也可防止患者產生不舒服或受威脅的感覺。如果條件允許,離開公共場所,與患者或家屬在安靜的地方進行交流。同時,為了確保安全,告知其他同事自己的去向。
4投訴,道歉與解釋,一切都沒那么難
患者和家屬會因所接受的或未接受的醫療措施產生失望或憤怒情緒,通過有效的溝通技巧,這種情況可以得到控制。有效的溝通技巧包括對情況作出詳細的解釋,真誠地道歉,保證將采取措施確保同樣的事情不會再次發生,等等。如果這些溝通技巧都沒有產生效果,患者可能就會采取正式投訴的手段。投訴經常是針對不良事件,但是并非所有的投訴都是源于不良事件。同樣,也并非所有的不良事件都會引起投訴。
演講稿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