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醫傳統文化,提升公眾對傳統外治療法的認知與實踐能力,2025年4月10日,由新安醫學社舉辦的“杏林小培訓——體驗拔罐與自制艾條”主題活動在A105順利舉行。多名同學參與活動,通過理論學習與實操體驗,沉浸式感受拔罐與艾灸這兩種經典中醫療法的獨特魅力。

活動伊始,實踐部負責人以拔罐與艾灸的理論基礎及臨床應用。“拔罐通過負壓吸附皮膚,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常用于治療頸肩腰腿痛、風寒濕痹等;而艾灸則借助艾草的溫熱藥性,達到溫經散寒、扶陽固脫的效果。她結合中醫經絡圖譜,詳細演示了人體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并特別強調了操作中的安全要點,如拔罐時長控制、皮膚禁忌證,以及艾條制作中艾葉選材的關鍵標準。 隨后,通過案例分析,分享了拔罐與艾灸在現代亞健康調理中的創新應用,如針對久坐人群的肩頸拔罐方案、冬季溫灸暖身的家庭保健技巧,讓理論知識更貼近日常生活。
在備受期待的實踐環節,學員們分為“拔罐體驗組”與“艾條制作組”,分別參與互動操作。 拔罐體驗區,實踐部負責人現場演示了閃罐、留罐等基礎手法,并指導學員在硅膠模型及自身特定部位(如大椎、足三里)進行實操。“吸拔時要注意罐口的傾斜角度,起罐時需按壓皮膚邊緣釋放空氣,避免拉傷。”在講師一對一指導下,學員們逐步掌握了操作要領,直觀感受拔罐后皮膚紅暈變化與身體的溫熱放松感。 艾條制作區,工作人員提前準備了陳年艾葉、桑皮紙、棉線等材料。實踐部同學講解道:“優質艾條需選用三年以上陳艾,雜質少、火力溫和,卷制時要松緊適度,避免燃燒時脫落或熄滅。”學員們親手篩除艾絨雜質、稱量配比、卷制粘貼,最終制成一根根粗細均勻的艾條。“原來艾條制作講究這么多!自己做的艾條用起來更放心。”一位學員舉著成品興奮地說。
活動尾聲,學員們圍繞“如何將中醫外治法融入家庭保健”展開熱烈討論。 “這次活動不僅教會我們操作技能,更讓我們感受到中醫‘簡、便、驗、廉’的特色。”新安醫學社活動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舉辦此類體驗式培訓,推動中醫適宜技術走進大眾生活,讓傳統養生智慧惠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