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月下旬,南京工程學院電力工程學院“拾遺”社會實踐小隊前往揚州市進行暑期社會實踐。
第一站,小隊來到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探訪運河文化和揚州傳統文化。小隊成員參觀13個展館,了解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大運河的歷史變遷、各式各樣的運河上的舟楫、運河街肆、濕地生物。領略運河文化后,我們有幸欣賞了揚劇和木偶戲經典劇目,近距離觀察了精美的木偶。后來我們電話采訪了一位木偶劇演員,她常常跟著木偶劇團全世界演出。她說:“因為小學時學校經常請木偶劇團來演出,一來二去我便對木偶戲產生極大興趣,長大之后,非常榮幸能堅持下來做木偶演員。其實現在年輕人也有一部分喜歡這些傳統文化的,我們劇團也有排練班,他們愿意學,我們也非常樂意教。”

第二站,小隊前往中國淮揚菜博物館深入了解淮揚菜并嘗試制作揚州包子。淮揚菜歷史悠久,興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博物館是由盧氏鹽商家宅改造而成,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小隊成員逐步參觀。展館內詳細介紹了淮揚菜發展與經典菜肴,重現開國第一宴,觀看了數條經典淮揚菜制作過程視頻,其中一道“文思豆腐”令人驚奇淮揚菜大廚的精湛的刀工。

參觀結束后小隊成員前往后方實踐教室親自動手包揚州包子。在淮揚菜大廚的指導下,看似簡單的包子褶子實際上并不容易捏。面皮要搟得邊緣薄,餡心要按緊實,捏褶時左手碗狀托住包子,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互相配合,推拉扯捏。第一次嘗試失敗,第二次漸入佳境,雖然仍舊不如大廚包的好看。最后工作人員幫忙將成員們的包子蒸好讓大家品嘗,幸福感滿滿。

經過此次活動,“拾遺”社會實踐小隊不僅僅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和美食文化,同時更加增強了大家對古代中國繁榮的認識,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認同感。(張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