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護夕陽,矢志襄善行——王延山
追溯紅色記憶、訪談紅色人物,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在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6周年和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之際,鹽城工學院實踐團發起“紅色記憶--尋訪身邊的功勛老兵”系列活動,通過尋訪100名功勛軍人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
“人生的價值,如果不能在成功中得到體現,也應該在為成功所做的努力中得到體現。”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王延山對黨、國家、人民真摯的感情和畢生的追求。
王延山,中共黨員,退役軍人,服役期間多次受到嘉獎,退伍后自主創業,投身養老事業,創辦東坎鎮鄉村別墅老年公寓。近年來,王延山因其先進事跡,被授予鹽城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軍區等七個部門聯合評選的江蘇省首屆百名退役軍人創業之星的“公益愛心獎”“濱海縣十佳創業之星”“濱海好人”等榮譽,其團隊被省民政局表彰為“江蘇省示范性社會組織”。
百折不撓,創業立業
王延山于1989年參軍入伍,在連云港警備區服役。在部隊中,他勤奮刻苦,鑄就了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軍人品格,這給他后來的創業過程帶來了很大幫助。
1991年,王延山光榮退役,因單位改制,選擇自主創業。他先后從事過建筑裝飾材料、飲料加工、家具定制等多類工作,后來從業面粉買賣。然而,王延山的母親因突發腦梗導致癱瘓,他不得不放下手頭紅火的面粉生意。在照料母親的過程中,他從剛開始的手忙腳亂,到逐漸積累了很多照顧老人的實踐經驗,摸索出一套實用的護理方法。母親去世后,他想到社會上還有很多這樣需由專業機構來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的家庭,便萌發出創辦養老護理院的想法。2008年9月,在社會各界幫助下,濱海縣鄉村別墅老年公寓正式掛牌營業。
精益求精,溫情護老
為了汲取更多管理養老院的經驗,王延山多次到南京等地養老機構進行參觀學習,并且先后考取了養老護理技師、營養配餐師等技能證書。對于老人,王延山盡心盡力。在老人的護理問題上,他嚴格要求工作人員,制定了一系列護理標準,經他們照料的癱瘓老人極少會生褥瘡;在老人的飲食問題上,王延山每天去菜場精心挑選食材,讓老人們一周內每日飯菜盡量不重樣。他說:“老人們必須時刻精心照顧、細心關注,不這樣做的話,我放心不下。”
在工作中,王延山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通過個性化護理、溫馨化環境、多元化娛樂,讓每位老人吃得安心、住得舒心、玩得開心。優質的護理服務和良好的飲食管理,引得老人們及其家屬紛紛點贊。他為了使老人們感受到被真正尊重的感覺,在養老院花了很多心思。他帶領專業團隊進行的一系列人性化服務,不僅服務了老人,也給教育了社會。
慨資公益,傳遞愛心
除了是一名養老行業工作者,王延山還是一名熱心公益事業的志愿者。他加入了濱海縣公益組織“青橙之家”,積極響應各類志愿服務和捐助善舉活動。他在服務好院內老人的同時,關注著社會上的“五保”老人、特困老人和殘疾老人等弱勢群體,并每年為他們留出一定床位并提供各項服務,讓他們真切感受到社會的關愛以及鄉村別墅老年公寓這個歡樂大家庭的溫暖。
多年來,王延山為了讓院內工作人員能夠心無旁騖地照顧老人,幫助護工們照管孩子,甚至出資為家庭困難的護工解決孩子的住宿、生活、讀書等問題。此外,他還一直堅持捐助幾名貧困學生從小學、中學、直到考上大學的各項費用。他在幫助孩子們完成學業、走上社會的同時,也總是教導他們做一個回報社會、感恩社會、對社會有用的人。王延山希望通過傳遞愛心,能夠幫助到更多需要被幫助的人。
作者:袁佳怡 來源:鹽城工學院
- 基于海水無淡化原位電解制氫裝置
- 氫能被譽為全球能源轉型的新支柱,作為高效低碳的能源載體,綠色清潔的工業原料,在交通、工業、建筑、電力等多領域擁有豐富的應用
- 03-10
- 三月芬芳,灼灼韶華
- 國際婦女節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 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