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丹桂飄香,中南大學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專業 2401、2402、2408 班團支部的全體團員,懷著對偉人的崇敬與對紅色精神的向往,于10月25日踏上了前往湖南韶山的旅程,開啟了一場以 “追尋偉人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為主題的沉浸式團日活動。此次活動打破傳統理論學習的局限,通過實地探訪、經典分享與實踐創作相結合的立體化形式,讓青年學子在行走中感悟歷史,在互動中傳承精神,將紅色基因深深植入青春血脈。
沉浸式學習:在故居中觸摸歷史脈搏
清晨,團員們從長沙出發,懷著崇敬之情抵達韶山。
大家參觀了毛澤東同志故居。同學們駐足于斑駁的土墻、簡樸的家具前,聆聽偉人少年時代的求學故事與革命初心。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仿佛跨越時空,將毛澤東同志“為人民服務”的信念與奮斗精神具象化。
“看到故居里的油燈和書桌,我真切感受到青年毛澤東是如何在貧瘠環境中堅持讀書,最終成長為革命領袖的。”2401班吳同學感慨道。
離開故居,團員們來到毛澤東紀念館。走進生平展區,仿佛翻開了一部厚重的歷史長卷。展廊內,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個個生動的場景復原,系統展現了毛澤東同志從青年求索到領導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波瀾壯闊的一生。在長征路線推演地圖前,大家駐足良久,手指沿著紅軍長征的路線緩緩移動,從瑞金出發,突破四道封鎖線,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 兩萬五千里的征程,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與挑戰,每一個地名背后都有著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原來長征路上有這么多艱難險阻,紅軍戰士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竟然創造了這樣的奇跡,這種精神真的值得我們永遠學習。”2402 班的丁同學忍不住感嘆。
紅色經典與創意實踐:讓信仰“看得見、摸得著”
活動當天,青年們還參與了兩項特色環節:紅色經典分享會與“紅色精神旗幟”繪畫活動。
在景區草坪上,一場“紅色經典分享會”掀起思想共鳴。團員們輪流朗誦《沁園春·雪》《七律·長征》等毛澤東詩詞,或講述《半條被子》等革命故事。
“這些文字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更是照亮前行的精神火把。”分享會上,2408班黃同學動情地說。
隨后,分組繪畫環節將活動推向高潮。各小組領取空白旗幟與顏料,以“紅色精神”為主題展開創作。有人勾勒橘子洲的“看萬山紅遍”,有人描繪天安門與華表,更有人創新的將中南大學的校徽融入紅色隊旗。筆觸間,既有對革命歷史的致敬,也融入了新時代青年的創新表達。2402班張同學表示:“當我們將‘信仰’轉化為圖案時,它便從抽象概念變成了心里的旗幟。”
圖為團員們正在繪制紅色主題隊旗。呂浩睿 供圖
以青春之名,續寫紅色篇章
活動尾聲,全體成員在親手繪制的旗幟前合影留念。這些旗幟將作為團支部的“精神圖騰”,在未來的活動中傳遞力量。
圖為同學們展示各自設計的隊旗。呂浩睿 供圖
團支書在總結中談到:“此次韶山之行,不僅是場行走的思政課,更是一次精神的‘再出發’。青年一代當以先輩為楷模,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在專業學習中踐行‘交通強國’的使命。”

圖為參加此次團日活動的同學們合影。呂浩睿 供圖
此次主題團日活動,將實地參觀與動手實踐相結合,讓紅色精神不再是書本里的文字,而是可感、可學、可傳的精神力量,引導全體團員將紅色精神融入學習與生活,以青春之力踐行初心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通訊員(白一飛 黃永鑫 吳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