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至20日,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川’教啟新程 ‘管’語潤山鄉”暑期社會實踐隊聯合“子集·山行”項目團隊,走進四川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和廣元青川縣開展暑期實踐,通過支教助學助力鄉村兒童成長,探訪北川地震遺址體悟抗震救災精神,開展校警企三方合作探索低空經濟發展,深入非遺工坊了解傳統技藝文化,調研當地文旅產業發展模式,在助力鄉村教育、文化、經濟發展等多個維度均發揮積極作用,讓隊員們在過實踐程中收獲成長。
暑期輔導融素養 趣味科普潤鄉校
為助力鄉村教育振興、關注留守兒童成長,8月10日至18日,實踐隊分別在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以及廣元市青川縣開展暑期課堂。采用“精準教學+紅色科普”模式,針對性開展學業輔導、主題科普及特色素質教育教育活動。

實踐隊員對學生進行英語輔導和“兩彈一星”精神宣講

實踐隊員進行“水火箭制作”、“情緒臉譜”課堂等特色素質課程
“五同”課堂展風采,多方合作啟新篇
為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實踐隊與青川縣涼水鎮人民政府共同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并回訪樂安鎮中心校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8月19日,在樂安鎮中心小學,實踐隊與嘉興“韻益愛心”服務隊共同精心策劃了“五同”課堂(同頌一首友誼詩、同上一堂國防課、同筑一個航空夢、同品一頓家鄉餐、同走一條放學路),旨在增進川方兒童、嘉興兒童與西工大青年之間的情誼。

與青川縣涼水鎮共同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回訪青川縣樂安鎮中心校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嘉興與川方兒童同頌一首友誼詩、共同放飛航模
訪北川地震殘跡 悟偉大抗震精神
8月13日,實踐隊探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與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實地所見深深震撼了每一位隊員——斷裂的公路、加固的房屋、遇難者名單與照片墻,每一幕都直擊人心。此次參訪讓隊員直觀認識災害破壞力,也感受到災后重建的艱辛與希望,讀懂人類的堅韌與團結。未來,實踐隊將持續深化實地考察,以熱血與實干助力社會發展,讓抗震救災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實踐隊員瞻仰紀念碑
低空經濟興基地 校警企三方共建
結合學院科研特色,8月11日至14日,實踐隊員先后走進北川科技城通航展示中心、溫高歡委員心沐計劃聯合工作室、北川羌族自治縣公安局機場警務室,開展校警企三方合作探尋實踐,為低空經濟注入安全動能,同時搭建學校與無人機產業溝通橋梁,深化對基層治理與公共服務體系的認知。

實踐隊員走進北川機場、北川科技城通航展示中心

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向“心沐計劃聯合工作室”贈送殲10-C模型
非遺體驗承古韻 文旅助力鄉村興
為了深入了解各非遺項目的歷史淵源與技術體系,了解城市文旅特色與長期發展機制,8月11日-13日,實踐隊員先后走入水磨漆工坊、羌繡工坊、傳奇金絲楠藝術館、草編工坊和石椅羌寨,在非遺傳承人的講授下進行體驗,更深刻體會傳統技藝千百年的知識積累、文化沉淀,以及傳承者守護歷史、延續技藝的堅守。

實踐隊員學習和體驗水磨漆工藝、烏木雕刻、草編、石椅非遺文化
同時,實踐隊員先后參觀了北川大熊貓基地、大禹文化陳列館,仔細觀察了大熊貓日常活動狀態,同時記錄下游客承載量、游覽路線設計等旅游開發相關信息,認真記錄陳列館的展品分類、展示邏輯及文化內涵呈現途徑,同時就運營管理、文化傳播方式以及研學旅行線路開發等內容,與導覽員展開深入交流。

實踐隊員參觀北川大熊貓基地、大禹文化陳列館
短暫的時光,承載著滿滿的收獲與感動。西北工業大學“川”教啟新程,“管”語潤山鄉暑期社會實踐隊以教育幫扶為筆,繪就鄉村兒童成長藍圖,以多元探索為墨,勾勒地方發展多彩畫卷。隊員們在抗震救災精神中汲取力量,于校警企合作中開拓視野,從非遺傳承里觸摸文化根脈,在文旅調研中思索發展路徑。未來,實踐隊也將繼續秉持熱忱,帶著這份珍貴經歷篤定前行,讓青春在為鄉村振興與地方建設添磚加瓦的進程中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鞏雪 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