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絲淅瀝,浸潤著黔貴大地的熱忱。2025年7月9日,六盤水師范學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育英才實踐團踏著濕潤的石板路,走進六枝特區銀壺街道,在雨霧氤氳中開啟了一場充滿溫度的科普與調研之旅。

圖為實踐團成員表演小品。
社區活動室內,暖意驅散了雨寒。團隊以“兩彈一星”科學家精神為脈絡,用圖文并茂的幻燈片、生動鮮活的短視頻,將中國科大的紅色基因與時代使命娓娓道來。當提問環節開啟,孩子們高高舉起的小手、眼中閃爍的求知光芒,瞬間點燃了現場氛圍。“科學家爺爺們為什么不怕困難呀?”扎著蝴蝶結的小女孩好奇地問。志愿者蹲下身,溫柔地說:“因為他們心里裝著國家和人民,想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就有了無窮的力量。”“我們也能像科大學長姐姐一樣做實驗嗎?”另一個小男孩急切地追問。“當然啦,只要你保持這份好奇,努力學習,以后肯定能!”稚嫩的提問里,藏著對科學最純粹的向往,志愿者們耐心解答的模樣,成了雨日里最動人的風景。

圖為小朋友觀察實驗現象。
化學顯色繪畫實驗環節更是將活動推向高潮。志愿者們手把手教孩子們調配顏料,當原本空白的畫紙上漸漸浮現出斑斕色彩,孩子們驚喜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姐姐你看,這是我畫的科學星星!”一位扎著羊角辮的小姑娘舉著自己的“星空圖”,蹦跳著向志愿者展示。那抹躍動的色彩,不僅暈染了畫紙,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科學的種子。

圖為社區居民做碘伏顯色實驗。
問卷調研中,銀壺社區居民的真誠分享讓人動容。祖輩生活在此的張大爺操著濃重的鄉音說:“以前這路難走得很,現在都修成平路了,各族鄰居處得跟一家人似的。”曾奔波于天南海北的務工者李大哥感慨:“不管說不說得好普通話,大家都愿意多交流,苗族的蘆笙、彝族的火把節,我們都愛一起湊熱鬧。”樸實的話語里,滿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對多元文化的包容。社區墻上“全國綜合減疾示范社區”“五好基層黨組織”的牌匾,更印證著這里的溫暖與活力。

圖為實踐團成員對村民的普通話掌握情況進行調研。
午后的酒店會議室里,熱鬧換成了沉靜。團隊成員圍坐在一起,指尖在鍵盤上飛舞,將一份份問卷數據仔細登記、匯總。“有些問題太復雜,老人理解起來有難度。”隊員小陳皺著眉說。“對,部分選項在實際調研中也不夠精準。”小李接著補充。經過熱烈探討,冗余的問題被刪減,模糊的表述被修正,每一處調整都凝聚著對調研質量的較真,也讓大家深刻體會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諦。
雨還在下,卻擋不住實踐的腳步。在六枝的第三天,團隊不僅傳遞了科學知識,更收獲了真摯的情感與成長的感悟。未來,他們將帶著這份初心,繼續在這片土地上觀察、記錄、思考,讓青春在實踐中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社區的合影。
(通訊員:孫麗)
供稿:六盤水師范學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育英才”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