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龍巖學院外國語學院組織學生黨員先后前往龍巖市新羅區大池秀東村、上杭縣才溪鎮、溪口鎮、長汀縣、三明市寧化縣等地,開展“星星‘師’火,何以‘巖’語”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重走紅色路線,引導學生黨員深入了解閩西土地革命時期與抗戰時期的文化教育。

圖 1為“星星“師”火,何以‘巖”語”實踐隊
7月2日,實踐隊前往新羅區大池秀東村中央蘇區紅軍學校紀念館。在紀念館內,實踐隊成員翻閱史料、觀摩文物,深入了解中央蘇區紅軍學校的發展歷程以及紅軍戰士們的英勇事跡,傳承蘇區精神。

圖2為實踐隊隊員參觀中央蘇區紅軍學校
隨后,實踐隊前往上杭縣才溪鄉調查舊址群。通過參觀展覽與聽取講解,實踐隊成員深切領悟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深入了解土地革命時期,才溪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模范作用。

圖3為實踐隊員參觀才溪鄉調查紀念館
7月3日,實踐隊前往長汀縣繼續開展紅色文化實踐活動,先后走訪長汀縣博物館、福音醫院舊址、國立廈門大學舊址及辛耕別墅舊址等革命歷史遺跡,全面了解閩西蘇區文化教育的創新實踐,以及抗戰時期廈大遷汀的山海情緣和教育事業的堅韌傳承。
7月4日至5日,實踐隊成員前往寧化縣,探尋蘇區教育時期的列寧小學遺址,探訪萬里“紅飄帶”最遠的起點,查閱歷史資料,聆聽歷史回響。

圖4為實踐隊員于長汀縣博物館開展講解志愿服務
在實踐過程中,實踐隊員們充分發揮英語專業優勢,于各實踐地點進行英文視頻錄制。隊員們以專業所長賦能紅色文化傳播,用自然流利的口語,詳細介紹了紅色故事,生動詮釋紅色革命文化的精神內涵。

圖5為實踐隊員錄制紅色故事系列微視頻
“用腳步踏遍閩西紅土,用心靈感悟革命初心,用語言架起傳播橋梁,用行動傳承紅色基因。”通過此次暑期實踐活動,實踐隊成員深刻體會到紅色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時代價值,紛紛表示將以“外語+紅色教育”的創新形式為抓手,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通過訪、學、錄、講的方式讓蘇區精神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下一步,實踐隊還將繼續延伸實踐足跡,深入更多革命老區,讓青春力量在紅色基因的賡續傳承中熠熠生輝。
作者:王芊瑤、陳曉慧
攝像:鄭麗麗、廖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