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7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筑夢星辰隊”與源西街道白嶺頭村黨總支攜手舉辦的暑期支教結對儀式正式啟動。此次活動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精神,是教育幫扶領域的關鍵舉措,更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創新實踐。

圖為為結對儀式做最后準備工作
白嶺頭村始終以省委“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行動綱領,將教育幫扶作為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激活鄉村內生動力的“金鑰匙”,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中樹立了鮮明的示范標桿。作為 “百千萬工程” 的積極踐行者,該村深刻認識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在于人才振興,而人才培育的根基在于教育—這正是工程中 “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理念在教育領域的生動實踐。
此次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筑夢星辰隊”與白嶺頭村結對共建,正是白嶺頭村落實“百千萬工程”中“資源下沉、精準對接”要求的關鍵舉措。通過高校智力資源與鄉村教育需求的深度融合,不僅要把城市先進的教學模式、數字化教學工具引入村小課堂,更要借助大學生團隊的活力,為鄉村孩子打開望向更廣闊世界的窗口,這與工程“推動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導向高度契合。

圖為語言藝術支教組畢欣和、陳吟進行詩朗誦
儀式上,白嶺頭村副主任吳洪添對指導老師和支教教師寄予了厚望。他表示,希望支教教師們能夠“既授魚更授漁”,不僅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孩子們掌握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他也期待支教教師們能夠用真心換取童心,成為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打開他們視野的大門。
源西街道團委副書記鄧捷在發言中強調了提高政治站位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堅持以黨建帶團建,推動結對工作深入開展。同時,他還提出了聚焦重點工作、以特色品牌打造推進結對工作落地生根的具體要求,為雙方的合作指 明了方向。
作為黨員代表,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筑夢星辰“三下鄉”指導老師鄧添文在介紹隊伍情況時,話語中始終透著對黨的教育事業的赤誠:“‘筑夢星辰隊’是一支由不同專業青年學生組成的‘紅色先鋒隊’,孩子們需要什么,我們就帶來什么。語言藝術課幫他們練就流利表達,音樂課用旋律播撒快樂種子,手工課培養動手創造能力,籃球課強健體魄,繪畫與書法課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她進一步強調:“作為黨員,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囑托,深知‘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這次支教就是要把大學課堂的知識轉化為鄉村教育的養分,用青年黨員的朝氣、大學生的專業素養,為白嶺頭村的孩子們搭建起通往廣闊世界的橋梁。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正是我們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的具體行動,也是用實際成效響應黨的二十大‘促進教育公平,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生動實踐。”

圖為“筑夢星辰”隊與白嶺頭村正式結對
結對儀式在熱烈莊重的氛圍中落幕。語言藝術、書法等精心準備的課程便隨孩子們的期待如繁花綻放。支教教師們各展所長,將創意與趣味融入教學,讓知識在互動中傳遞。輕松的課堂上,專注的目光與笑聲交織,孩子們追著提問、投入學習、分享成果時的亮眼模樣,既見證了視野的拓寬,也印證了新技能的掌握—這些閃光瞬間,正為他們的成長添上溫暖底色。

圖為手工組老師在教學扭扭棒

圖為繪畫組老師在教學畫像
此次活動深刻印證了鄉村教育作為鄉村振興“根脈工程”的核心價值,雙方一致認為,教育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驅動鄉村長遠發展的關鍵。雙方承諾以此次結對為新起點,持續深化合作,構建常態化交流平臺,引入優質教育資源、創新教學模式,為提升鄉村教育質量、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攜手擘畫鄉村教育振興的壯闊圖景。(通訊員 梁悅彤 趙佳慧 嚴文慧 王裕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