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一剛入學時,吳來英在“一幫四”活動的志愿者的幫助下,逐漸熟悉了校園環境和大學生活,并被溫馨的校園氛圍所感染,由此萌生了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念頭。加之考慮到自己即將成為一名人名教師,她最終選擇成為心心火義教之家的一員。
支教前,吳來英曾讀過一篇名為《叔叔阿姨請你們不要再來支教了》的文章,這讓她產生了“我們的到來會不會打亂他們原本的生活”、“會對他們的認識造成怎樣的影響”的擔憂。她希望能通過實踐,去真正地了解那些孩子的需要,以及更深的認識支教。
在接下來的支教過程中,吳來英不斷地與有經驗的隊員們交流學習,并親身實踐。在此期間,她也逐漸堅定了自己支教的決心。某一天的早讀,她發現一個小男孩趴在桌子上哭。通過與其他孩子交談,她了解到:小男孩剛剛得知,他的母親趁著自己上學,悄悄到外地打工了。吳來英一邊安慰小男孩,一邊在心里感嘆留守兒童的不易。
“我希望我們能為他們播下知識的種子,插上夢想的翅膀,燃起求知的熱情,也希望能給予他們平淡的溫暖與真心的關懷,而不是打著‘愛與公益’的名號,去傷害他們純粹的心。”她如是總結道,“支教勿忘初心。”
夏瑞雪,2016級化學公費師范生,曾獲得“2017年度優秀志愿者”、“內務指導優秀志愿者”稱號。曾參加圣兵愛心社利廢助學、張家鋪小學義教等志愿活動。累計志愿時長達149.5小時。
談及成為志愿者一員的原因時,夏瑞雪答復道:“出于熱愛。”在志愿活動過程中,被幫助者的感激,讓她感受到了服務他人的快樂,并讓她意識到了志愿活動的意義所在。學長學姐們分享的義教過程中的故事,也促使她邁向了義教之旅。
“當我下課時,全班響起了掌聲。我覺得這是他們對我的肯定。”夏瑞雪回憶著自己義教過程中的點滴,“當你認真準備一堂課的時候,學生是能感覺到你的用心的。”期間,夏瑞雪注意到有一名即將初三的學生學習能力不足,于是她花費了許多時間為之輔導。發現這名學生不專心時,她嘗試著以理規勸。在夏瑞雪將要離開義教學校的那個中午,小男孩打電話讓她等一等,端著一杯自制的奶茶從公路匆匆跑過來,哭著詢問她是否還會回來。
夏瑞雪十分感激支教的那段時光,一方面是因為能夠和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為支教備課開會、一起生活,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們的激勵讓她能夠更堅定地走下去。“希望其他志愿者能夠吃苦耐勞,認真對待支教過程中的每一堂課,并對學生要有耐心,多多溝通。”
懵懂真摯的初心讓吳來英和夏瑞雪踏上了志愿者的路途,而志愿服務過程中,被幫助者真誠的感激是激勵她們堅持不懈、砥礪前行的動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她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