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前三學年學分績專業第一,已保研至上海外國語大學;曾獲得“外研社杯”英語閱讀大賽一等獎、大學生英語競賽國家級獎項以及多項省級獎項;曾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并成功申請國家專利;參與“華師之聲VOC”微信文案的撰寫工作、曾擔任1701班宣傳委員、武漢軍運會翻譯助理等職務……她就是華中師范大學2017級英語系于慕珠,2019年度陽光學子獲得者——以勤奮回饋時光,向不斷刷新的目標前進;成長的腳步或深或淺,她在不斷嘗試中續寫多彩青春。
“養成學習的習慣”
學習從來都不應該是一個“強迫自我”的過程;相反,享受學習,樂于學習,隨心學習,讓學習成為一件自然發生的每日慣例,一直是于慕珠所堅持的學習信條。保持每日規律的作息,她從不打破生活固有的平衡原理——以不同的學習任務標記一天時刻,在一項項任務達成中拓展時間寬度,在正確的時間段做正確的事情。“每天學習已經成了我很正常的習慣,也不覺得開始學習需要克服什么很大困難,”于慕珠笑著說。
不刻意消耗自我精力,同時也不讓自己落于平淡“舒適圈”,于慕珠在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在成長之路上適配著不同路標。她在每個學期都會設立一個新目標,并以此作為激勵其進步的重要推力;而目標的達成與否,也是她衡量該時段自我成長的重要砝碼。“日復一日的學習日常難免落于平淡,必須制造一些新的挑戰與驚喜。”在談到給學弟學妹的學習建議時,她將課堂的重要性擺在首位。在她看來,教師帶領下的課堂,其接收知識的密度遠遠大于自學。因此,在與教師的互動中不斷保持思考與輸出,百分百投入新知識的吸納與鞏固——這在課程靈活性大大增強的大學學習里愈加重要。
“不要讓每一次嘗試都綁上欲望”
成長的步子總有深淺,不必苛責自己每次都要取得復制般的成就;當每一次勇敢邁步都綁上沉重欲望負擔,一旦摔倒就難免影響前進心態。于慕珠則深諳“目標”與“實現”的距離,明白“嘗試”與“成功”的差異:“不要害怕嘗試,但要學會放平心態,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在參加“外研社杯”英語閱讀大賽時,她就從沒想過一定要拿什么名次,或是評優加分。“只要擁有了這個全力以赴備賽的過程,這段經歷就是充實而有意義的。”除了個人心態外,她也在從閱讀到翻譯等不同領域的學術競賽中,總結出了她的一套備賽經驗——以競賽考題為軸,弄清楚這場比賽的考查范圍和出題類型,然后有針對性的逐個擊破。
作為一名從化學專業轉專業到英語系的理科生,她也不吝創新挑戰,大膽嘗試創新創業項目,作為第一發明人,和來自英語,生物等專業的同學齊心研發出了一款新型衛生棉條,并成功獲批國家專利。這段不一般的經歷對于慕珠來說,無疑是艱難但又無比珍貴的。她回憶道,“一切都是全新的領域,我們只能從最基礎的開始閱讀學習,同時研究大量其他成功案例。”產品研發過程中,他們也遇到過材料不適配,數據錯誤等諸多問題,但好在整個團隊都擰成一股繩,在默契配合下最終化險為夷。“每個環節都分工明確,每個人都全力以赴,大家都在不斷試錯中向目標前進,但這個目標絕不僅是獲獎那么功利。”
“知識在應用中才能發揮價值”
書本知識之外,更有鮮活多彩的生活等著好奇者的探索;知識與應用之間相隔多少里程,還需實踐這把尺子細細丈量。出于對西方文化的興趣,于慕珠從大一下便加入了“華師之聲VOC”參與英文采編工作,在每周的文化推送中為同學們打開繽紛大千世界的大門。樂在其中,于慕珠坦言,這是她收獲最大,也是堅持最久的一項工作——不光在不同的文化主題推送中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同時也使她能始終保持用英語收集資料,用英語思考與表達的習慣。
當然,語言不只紙上單詞,它更要在應用中承載情感,促進理解。在2019年的世界軍人運動會中,于慕珠也積極參與翻譯助理工作,幫助來自不同國家的軍人減少因語言不通帶來的障礙。在每日用英語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她也發現“用語言流暢輸出腦海中的知識儲備”和“用文字慢慢寫”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概念:“學習一門外語,至少要能從清晰的表達中讓別人理解你想傳達的主要思想,絕不是別扭地自說自話。”
勇敢嘗試,順其自然;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不在按部就班里按時長大,就讓學習成為習慣,讓挑戰成為常態,讓應用成為契機——日復一日的努力總會帶來不期而遇的驚喜。作為外院陽光學子,于慕珠的青春故事仍未完待續,愿她繼續勇敢前行,沿途收獲更多美好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