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全面安排部署,快速行動,積極作為。學工部全體人員在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堅強領導下,響應號召,履職擔當,全面落實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農歷臘月二十八日,臨近春節,年味兒越來越濃,身在北京的吳可桐老師主動請纓加入學校疫情防控隊伍,承擔起部分數據匯總上報的工作,為守護學生平安奉獻自己的力量。
一個都不能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黨委學工部成立了五個疫情防控工作小組,吳可桐老師被分到了數據與信息報送小組,他迅速從假期狀態切換到工作模式,以各學院學工隊伍為依托,開始了學生疫情防控數據的摸排工作。
看似簡單的數字后面是由諸多復雜數據匯總而成。從假期留校學生到全體學生,從湖北學生到各省市學生,從中國學生到國際留學生,一張張表格與一條條通知背后,是整體學工團隊辛勤凝聚出的責任與擔當。由點到面、點面結合,為學校疫情防控筑起一道牢固的城墻。這些經過多次核對和檢驗的一個個數字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字符,更是每一名信息科大學子的安全保障,是每一名輔導員老師的默默守護。
雖然數據龐雜,但新入職不久的吳可桐,迎難而上,認真校對每一項數據,確保我校學生疫情防控信息的準確。吳可桐說:“在除夕夜聯歡晚會上,臨時增加的抗擊肺炎詩朗誦《愛是橋梁》節目中,當幾位朗誦人一起朗誦‘我們一起堅守!我們一定勝利!加油,武漢!’時,我腦海中浮現著一個個白色的背影,他們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戰斗。而我,必須做好我所能做的一切,確保每一份數據的精準無誤!”
與時間賽跑,與數據為伴
隨著疫情的發展,數據小組的工作更多的時候是在與時間賽跑,需要根據需求排查全校一萬兩千余人的具體數據,篩選特定的目標學生群體,所有數字必須保證精準到個位數,精準到每一名同學的具體情況。有時為了核實一個學生的信息,吳可桐會和學院反復進行確認,不管多晚他都會盯在電腦前等待,直到所有信息核對無誤。吳可桐說“身在學生工作一線大家都很辛苦,每當看到學院上報的準確無誤的信息時,抗擊疫情的信心便又堅定了一分,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及時掌握疫情政策,做合格的政策“講解員”
每一個數據的填報都是及時掌握北京市和各地區疫情政策,反復推敲決定,并詳實的傳達到每一個學院。面對政策變化、信息變動,吳可桐總是根據各學院實際情況一一解答,耐心細心的傳達和解釋每一項政策內容,確保每一次上級部門的要求都在第一時間傳達到位。“電話往往會在半小時內如‘狂風驟雨’般轟炸每一位學院的副書記和輔導員的手機,最多時候我們小組每個人是手機、座機、外加一個電腦上的微信語音,來回輪著說”,吳可桐這樣描述道。
我們接到的是命令,必須完成
“我們接到的是命令,必須完成!”,這是吳可桐最常提起的一句話。他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手機消息,生怕漏掉任何一條工作信息。每天早上7點,吳可桐就會準時打開電腦,開始新一天的數據整理上報工作。他說:“入職不到一年來,現在才懂得學生時期每一次精彩絕倫活動的背后,都有無數老師們的保駕護航,更讓我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選擇這份工作的初心,同時也堅定了克服困難的勇氣與決心!”
吳可桐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信息科大學工隊伍的責任與擔當,他用耐心、細心和責任心書寫著自己那份抗擊疫情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