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圣,是我校外國語學院的大名人。他陽光帥氣,平易近人,有著干凈利落的外表、謙和上進的內心。瀏覽他的資料,大家會驚訝于學習之外,他在大學期間竟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正是這些事情化為他的鎧甲與利劍,助力他在成功路上披荊斬棘。
在學院,殷曉圣是名副其實的佼佼者,他年年都是一等獎學金獲得者,同時也是學校“百名時代先鋒”獲得者。“學習好可能跟底子好也有關系,我本身學習英語就早。”在他看來,作為一個英語專業的學生,最應該做到的就是上課用心聽講,積極思考,記筆記;課下及時復習、反復練習掌握不扎實的內容。“多多閱讀自己喜愛的英語讀物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開闊視野還能訓練自己的閱讀速度,增加單詞量”。現在絕大多數同學都是手機不離手,但是殷曉圣平時上自習幾乎不帶手機,他認為如果經不住誘惑經常看手機,就會耽誤許多學習的時間。
學院外,殷曉圣也是個大忙人,他擔任校內外各種社團骨干、積極參與組織各種活動。他曾擔任外國語學院第七屆學生會副主席、校合唱團副團長。他非常感謝在學生會的時光,為外國語學生會服務期間,他與主席團牽頭撰寫了外國語學院第一部成文的學院學生會章程。他說自己曾經是個不善于合作交流的人,學生會教會他如何進行團隊合作,如何巧妙地與他人溝通、磨合。印象最深的就是剛擔任學生會副主席時,發現安排下去的工作一個學姐沒有按時完成,從而拉低了整個學生會的速度,但是對方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拖沓。這讓他陷入了“唱白臉還是紅臉”的兩難境地,但最后他還是選擇了真情溝通、以身作則、公事公辦。到現在,他仍然覺得自己選擇了最明智的方法。專業上有絕對優勢的他,2013年12月,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參與電影《越過群山》、《高盧英雄歷險記》等影片的英文字幕翻譯及審校。這次經歷讓他現在想起來仍然回味無窮,他不僅嘗試了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東西,更收獲了一種經驗一種鍛煉。
有著過硬唱功的殷曉圣憑借自己在音樂上的天份高考時報考了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的自主招生及特長生的考試。然而高考的嚴重失利,讓他與這些學校失之交臂。最后,他來到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說實話,來到學校的第一年,心里始終有落差。”而正是這種“落差”促使他始終和自己較勁。平時沒有課,他就去北大、清華、人大蹭課,各種課他都會去嘗試聽,并且認真思考:“雖然剛開始不能接受高考失利,但是很慶幸,我遇到了許多好老師,一直在我身旁幫助我,引導我。例如方元老師、肖濱老師、陳海濤老師、賴瑜老師、史學冬老師、周曉亮老師等等,他們一直像親人一樣給我溫暖,傾聽我的心聲,開導我。這些讓我很感動,他們是我人生的指路人。”
正如那句話:身體和心靈一定要有一樣在路上。放寒暑假期間,殷曉圣總會去各地旅游。相機里記錄著他在長白山、西安、云南等許多地方留下的足跡,他很享受在行走中獲得的思考。“我也喜歡看書,但我平時不喜歡看心靈雞湯的書,覺得多少有些無病呻吟,比起看這些,我更喜歡看一些心理學的書籍或者經典的小說,總之看的比較雜。”
最令人為他高興的是,殷曉圣突破重重考驗被夢寐以求的中國人民大學錄取讀研。殷曉圣獲得學校推免資格后,可謂是突破重重考驗最終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國際新聞傳播實驗班錄取,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據了解,網上報名后,人民大學先在全國范圍內篩出700人,然后是200人,35人,一直到最后的20人。最終,身為佼佼者的他最終獲得這個難得的名額。新聞傳播一直是他喜歡的方向,再結合他的外語專業基礎,相信能大有作為。按照自己的規劃,殷曉圣希望自己以后能進大的傳媒公司鍛煉一下,全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尋者獲之”這四個字殷曉圣一直謹記于心。他說:“我算個比較有韌勁的人吧,想做的事就一定會做的。開始做的不一定好,但是我會一直堅持,不斷追尋,直到尋到。”的確,但他始終沒有放慢尋找最好自己的腳步,更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讓我們共同期待他畢業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夠追尋到自己更高更遠的夢想,追尋到更加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