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從江蘇師范大學語科院畢業之后,我就踏上了開往西部的列車,無悔的青春就在這里揚帆起航。2009年7月27日,當我在貴州省培訓會上,聆聽優秀志愿者代表的深情演講,身邊五百多名志同道合的大學生朋友們共聚一堂,我相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來自全國各省的志愿者們雖然所學專業不同,但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去’。”回憶起當初作為西部計劃志愿者來到貴州時,鹿睿這樣說。
鹿睿,畢業之際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忙于找工作,而是選擇成為了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好兒女志在四方”,父親的這句話鼓勵著她放下對家的牽掛,遠離家鄉,告別父母,從中國的沿海城市來到了貴州這片西部大開發的熱土,開始了不一樣的青春體驗。兩年的志愿生活結束后,她依然堅持留下,繼續在這里揮灑青春的汗水。
鹿睿,服務于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原遵義縣)。服務期間,在當地舉辦的解說、禮儀、頒獎、宣傳、會場服務等活動上,只要是有需要志愿者的地方,總少不了她的身影。在兩年的志愿服務期間,她均被評為優秀志愿者,并作為優秀志愿者代表在志愿者迎新晚會上向新來的志愿者們分享服務感受和體會。
初到這里時,面對完全陌生的生活環境,聽不懂的方言,不同的飲食習慣,鹿睿知道前行的路一定很辛苦。她暗自下定決心,無論多么困難,都要堅定地走下去!首先要解決的是語言的障礙,因為聽不懂方言,很多工作就難以開展。工作中,鹿睿很認真地聽每個人說話,有時還經常要說“請再說一遍好嗎”。工作之余,她經常會主動向當地的同事學習方言,了解一些常用的語言習慣。經過認真的學習和了解,鹿睿很快就能聽懂大部分的方言了。語言這第一關就算過了。接著就是飲食習慣。因為地域關系,當地很多菜的口味都和家鄉不同,開始的時候鹿?偸浅圆涣晳T,不過時間長了,慢慢也就適應了。
在團縣委的支持下,鹿睿和志愿者們經常利用周末的休息時間開展關愛活動。他們到敬老院看望空巢老人,陪他們談心,幫他們打掃衛生,為他們送去一些日常用品。他們組織殘疾人一起包餃子,鼓勵他們自信自強,用自己的努力實現人生的價值,還通過團縣委為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介紹工作。他們會在每年的“六·一”兒童節,選擇一個學校開展聯歡活動,給小朋友們送去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陪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一起吃飯,一起聊天。鹿睿和志愿者們到偏遠的山村小學,為可愛的小朋友們送去書籍,并在書的首頁上寫上勵志的話語,激勵他們要好好學習。通過和小朋友們聊天,鹿睿了解到,孩子們很渴望讀書,但是他們沒有書可讀。透過孩子們看到書籍時興奮的眼神,她明白了這些書對他們而言有多重要。鹿睿說:“沒有親眼所見、親身體會,是無法理解到孩子們的那種心情,更不會了解到貧困山村的孩子是怎樣艱苦生活的。”
從學校回來之后,鹿睿時常想到孩子們的眼神,她想通過志愿者們的力量,一起來幫助想學習的孩子。于是鹿睿想舉辦家教課堂,利用周末的休息時間,為留守兒童們提供一個學習的地方。這個提議得到了團縣委和志愿者們的大力支持,于是他們在志愿者之家擺上幾張桌椅。這就是課堂了。陸續有二十多名留守兒童來報名。雖然課堂的設施很簡陋,但對于孩子們而言,每個周末能夠一起輔導功課,一起玩游戲,一起動手做手工,一起談論理想,想象未來美好的生活。這是多么簡單而快樂的事啊!在歡聲笑語中,鹿睿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兩年的志愿服務經歷讓鹿睿成長了很多,同時她也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于是,她決定繼續留在這里。她相信,在這片西部的熱土上,奮斗的青春會更精彩。2011年她參加了貴州省的選調生考試,成為了一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2011年8月,鹿睿接到通知,將到原遵義縣茅栗鎮人民政府工作。雖然換上不同的崗位,但是她依然堅持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2012年12月,鹿睿又通過遵義縣紀委(監察局)的遴選,成為了一名紀檢監察干部。她知道這是對自己更大的考驗,她不斷提醒自己,只有不斷加強學習,充實自己,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務。
回顧這些年的工作和成長經歷,鹿睿深有感觸地說:“黨和國家已經帶領我們實現了全面小康,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在接下來的鄉村振興工作中,需要更多的大學生志愿者發揮作用。學弟學妹們,歡迎你們來到山清水秀的貴州,鍛煉能力,磨礪意志,奉獻青春,讓青春在基層服務中閃耀光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