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口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天臺山鎮,是成都最偏遠的村。因為緊鄰蘆山,4·20蘆山地震后,這里曾遭受不小的損失。
災后重建為村民解決了住房基本需求,但依然有人沒錢裝修。兩年前,還有少數村民住著沒有粉刷、沒裝窗簾的清水房。
如今,這里卻成為休閑娛樂度假的好去處。在這里別具匠心的民宿住一晚,少則800元,高的也有3000元。
帶來這一轉折的,是天府紅谷·耕讀桃源文旅產業項目的入駐。
作為天府紅谷聯合創始人,閆鵬文介紹起自己和同伴們探索用藝術點亮鄉村產業發展道路的實踐。
項目系統創建“未來鄉村建設”,會同當地村組織開展“村企結對”,主動當好村集體發展的“智囊團”和“投資人”,謀劃和構建和美鄉村的新場景。連續多年舉辦天府紅谷國際攝影節、天府紅谷孝親節和紅谷暖冬行等公益活動,為鄉村發展注入精神動力。
實際上,從災后重建時,閆鵬文就來到了這里。
作為蘆山地震災后產業恢復重建重點項目,天府紅谷項目不僅為當地產業結構調整、人氣聚集、返鄉創業、精準扶貧、勞務輸出等做出了有益嘗試,也為邛崍創建精品文旅、打造天府旅游名縣做出了引領和示范。
在這里,閆鵬文及團隊提出“藝術點亮鄉村”理念,探索鄉土文化挖掘與重建,通過舉辦國際攝影展、鄉村音樂會、讀書會、書畫采風及書畫展、高校師生教育實踐等活動,以藝術助力災區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傳承弘揚鄉風文明。
走在鄉村的文化長廊,墻上“新村民”的形象映入眼簾。閆鵬文說,為引領鄉村文化發展,提升山村藝術生活,天府紅谷先后引進10多名不同領域當代知名藝術家入駐,由村委會授予“新村民”,他們每年為鄉村帶來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
多年來,閆鵬文曾在邛崍天瑞城市開發有限公司、成都瑞云置業有限公司、四川瑞景康禾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成都高靖文旅公司等崗位工作。但更多時候,他的耕耘之地都在鄉村,包括參與邛崍城市新區建設和邛崍市精品文旅開發及鄉村振興相關工作。
而與邛崍市的緣分,則要從20年前,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首次實施說起。“西部計劃服務基層的經歷讓我服務期滿后,選擇扎根鄉村基層,繼續參與城市建設、抗震救災、災后重建和鄉村振興相關事業。”閆鵬文說,是西部計劃讓他找到人生的航向。
2003年,大學畢業已經在成都找到工作的閆鵬文看到西部計劃志愿者招募后,還是選擇為支持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來想去西藏的閆鵬文沒想到自己被分到了邛崍,更沒想到,自己的人生軌跡自此發生了改變。
初到邛崍市,美術專業的他從泉水中學一名鄉村教師“起航”人生新征程。
任教期間,他還曾擔任邛崍市青少年宮美術老師,因表現優秀,先后被抽調到團邛崍市委、邛崍新城建設指揮部工作。
“當時,青少年宮還處于起步階段,每年只能有不到100名左右學生的培訓人次,而且只有3門課程。”閆鵬文記得,他去的第一年,繪畫班只有6名學生,場地也不是很好。
幫閆鵬文打開局面的,是當時青少年宮被大家稱為“莊媽”的一位主任,她聯系了幾所小學,讓青少年宮的課程能夠走進學校開展興趣班。
也正是這段西部計劃的經歷,讓他結識了現在的妻子。“她也是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比我晚兩年”。
第一次到高何鎮,還是2003年,作為西部計劃志愿者的閆鵬文和同伴們一起到這里參與紅軍長征紀念館申報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災后重建,一系列工作讓閆鵬文扎根在了這里。他也想要通過產業發展帶領村民致富。
2019年,原高何鎮所屬行政區域被劃歸天臺山鎮管轄。
這些年,閆鵬文探索用藝術點亮鄉村的產業發展道路。
“我們率先打造了天府紅谷·耕讀桃源這樣一個文旅產業項目。”閆鵬文介紹,項目最開始得益于災后重建,但是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政策實施,項目得到進一步發展,如今已被四川省列為國家鄉村振興案例點和現場教學示范點。
去年底,為切實加快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筑牢強村富民基石,創新探索“國有公司+民營企業+村集體+村民”新型投資發展模式,成立了成都高靖文旅有限公司,整合四方主體的優勢資源,盤活區域閑置資產,聯動村合作社和老百姓共同發展,帶領著更多像他一樣的大學生志愿者,帶動區域百姓共同增收致富。
過去,當地老百姓的家里80塊錢包一天吃住,在閆鵬文及團隊的帶領下,民宿統一提檔升級,做的最好的單價達到600元。
項目試運營以來,先后接待了上千次旅游團體考察,接待游客量約20萬人次,整個區域帶動提檔升級或者新建民宿大約有30多家。
“整個區域在我們的帶動下,旅游設施、服務水平都在不斷提高。”閆鵬文介紹,現在擬打造“紅谷宿集”,統一提升服務品質,進行區域品牌共建,形成度假旅游區,以期帶動村民和民宿主,達到共同富裕。
當年,與閆鵬文同一批到邛崍市的41名西部計劃志愿者,有11人留在了這里,其中有8人進入體制內工作。雖然大家如今身處不同崗位,但是每年都會定期為當地志愿服務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