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綠領”青年唱響“興農歌”
“綠領”青年在推動鄉村振興以及實現青年價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青年推進鄉村振興與大學生基層就業兩個國家戰略的互動對接。為深入了解新時代“綠領”青年助推鄉村振興的現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塵益山河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2023年7月5日赴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開展調研活動。
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于2022年6月被列為全省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現已成為湖北省“綠領”青年主要聚居地之一;诖耍瑝m益山河團隊圍繞“新時代‘綠領’青年助推鄉村振興的現狀與路徑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及參與式觀察法等研究方法,深入紅安縣人民政府、紅安縣農業農村局等多個單位及杏花村、蔡家塆、馬家崗、隗店村、七峰村、祝樓村等若干村莊展開調研。團隊針對當地干部和“綠領”青年進行了多場面對面訪談活動并成功收集400余份調查問卷。
采訪政府干部——了解發展現狀
調研伊始,團隊來到了紅安縣招商和投資促進中心,與相關負責人張主任及袁書記進行了訪談交流,初步了解了當地的縣校合作模式及產業發展現狀,并在其幫助下進行了下一步活動安排。隨后,團隊依次訪談了紅安縣人民政府、紅安縣杏花鄉人民政府、紅安縣農業農村局、紅安縣鄉村振興局等相關部門,對紅安縣及周邊鄉鎮的人才引進、人才培育和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大致了解。在訪談過程中,團隊了解到,紅安縣為進一步促進當地的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頒布了眾多相關的人才政策,同時開設了人才孵化基地,實行了“能人回鄉”等計劃。另外,在產業發展方面,團隊了解到了紅安的基本產業模式——“1+5”產業模式,即以紅苕產業為主,帶頭發展當地其他產業,拉動經濟增長。
與此同時,團隊也了解到,當前紅安縣在農業發展方面仍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如:如何提高農民收入,增加農民和從事農業的人員返鄉的積極性等。對此,相關人員表示農業人才缺乏,農民和回鄉人才積極性不高,已然成為當地發展農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走近“綠領”青年——聆聽真實訴求
接著,團隊聯系到了博岸情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創始人陳洋。作為90后返鄉創業大學生,他不僅是當地“綠領”青年中的杰出代表,更是湖北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陳洋先生熱情地接待了團隊成員,并帶領成員參觀了博岸情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參觀過程中,陳洋向團隊成員展示了公司的優質紅苕農產品,并向團隊成員介紹了創業團隊從創建博岸情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到建立博岸情電子商務公司的艱辛過程以及公司所做出的貢獻和獲得的榮譽。另外,陳洋先生還向團隊成員表明了他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如資金有限、人才缺乏等難題。提到未來規劃,陳洋先生表示,單靠鮮苕銷售還遠遠不夠,合作社將陸續開發紅苕酸辣粉、自嗨鍋、紅薯酒等20余款深加工產品,吸引年輕一代的目光,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到為家鄉農產品代言的隊伍中。
深入紅安民眾——把握青年影響
團隊成員還來到紅安縣杏花鄉杏花村、城關鎮七峰村、華家河鎮祝樓村等十余個村莊,面向不同年齡段的群眾發放問卷,從群眾視角探尋“綠領”青年的影響。在發放問卷的過程中,團隊成員了解到,村民普遍期盼有更多的青年人才來到鄉村,十分認可“綠領”青年對鄉村振興的助推作用,對鄉村振興充滿信心。如當地村民王叔叔說道:“我們企業的帶頭人就是“綠領”青年的杰出代表,他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當地民眾都很感激他。”但與此同時,村民填寫的問卷答案也從側面反映出,目前鄉村基礎設施、薪酬待遇等方面的不足是人才不愿來鄉村、鄉村留不住人才的重要原因。
本次調研活動使團隊成員全面地了解了紅安縣綠領“青年助推鄉村振興的現實情況,深刻地領悟到“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的道理,同時也為下一階段的深入調研奠定了扎實基礎。塵益山河團隊會繼續以積極有為的姿態去到田間地頭,不畏艱苦,腳踏實地,不斷在鄉村工作中磨煉自己,為鄉村振興貢獻青年力量。
作者: 陳曉菁 張榮菲 來源:塵益山河團隊
- 紅色記憶:尋找家鄉的紅色印記
- 家鄉是我們情感的歸宿,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不論在何地,家鄉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紅色文化印記,如革命烈士的紀念館、紅色革命遺址、抗戰
-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