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劇是廣西主要地方劇種,大約發端于明代中葉,歷史悠久,在廣西乃至全國都有一定影響力。2006年5月20日,桂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上桂劇就曾因為劇目陳舊、形式粗糙而沒落,后經唐景崧、歐陽予倩等藝術家改革而得以新生。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人民大眾的娛樂方式越發豐富,桂劇又因為沒能跟上新時代的步伐日漸淡化在大眾的視線中。且因為傳統流失,人才斷檔,劇目和技藝失傳,民間演出舉步維艱等原因陷入瀕危境地。
為了促進非遺桂劇文化的傳承,讓桂劇搭上時代發展的快車,上海海洋大學桂韻風華小分隊采取了一系列行動助力桂劇傳承。
如今,新媒體平臺正興起一股戲曲風潮。桂韻風華團隊成員也抓住這一潮流,在“桂韻風華”抖音賬號上發布相關視頻宣傳非遺桂劇,在直播間開設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桂劇科普小課堂,講解桂劇小知識。同時團隊也邀請非遺桂劇傳承人進行助力,講述他們的桂劇學習之路,表演經典桂劇片段。
除此之外,團隊還通過“桂韻風華”微信公眾號平臺和小紅書宣傳桂劇文化,進一步拓展平臺宣傳面。團隊發布了“桂劇文化之旅”“桂劇知多少”等一系列軟文,將桂劇與當今網絡熱點相融合,引領讀者了解桂劇文化。
(圖片1、2、3)
線上線下齊發展,在線下團隊也在不斷進行創新。團隊以《三百年》《拾玉鐲》《人面桃花》等經典桂劇劇目人物為原型,設計出多個桂劇卡通人物形象。同時團隊將“桂劇之鄉”灌陽縣的特色農產品,灌陽雪梨、黑李等融合桂劇服飾元素打造了原創水果IP形象,設計出可愛活潑的“桂小萌”系列吉祥物。以這些形象為基礎,團隊開發出一系列桂劇文創產品,如創意桂劇書簽、拼圖,桂劇精美文具禮盒,“桂小萌”系列盲盒等,讓桂劇通過文創走進大眾生活,變成可感、可觸、雅俗共賞的互動體驗。
(圖片4、5)
讓桂劇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團隊希望將桂劇深厚的文化底蘊傳遞給更多的人。接下來,團隊成員將繼續探索桂劇發展新模式,助力非遺桂劇的傳承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