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阿克蘇,宛如被陽光焐暖的玉石,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塔里木大學“探秘古城·繪見家園”三下鄉隊伍的成員們奔赴于此,探尋這座城市“依水而存、因綠而興”的生態密碼。

清晨,阿克蘇國家濕地公園籠罩在薄霧之中,團隊成員們踩著木棧道深入其中。只見蘆葦、紅柳在風中搖曳,勾勒出一幅野性而美麗的景致。這里的水流依自然肌理形成了天然蓄水系統,水鳥不時驚起又落下,盡顯生態本真。

近年來,阿克蘇地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濕地規劃以生態優先為原則 。這片濕地宛如凈化水質、守護自然的“隱形衛士”,書寫著人與自然共生的美好篇章。成員們實地見證了干旱區濕地的生態韌性,深刻感受到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踏入多浪河公園,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煙火氣,老人對弈、市民乘涼、孩童觀魚,一片祥和景象。午后,團隊成員們駐足廊橋,親水平臺上旋律輕快,淺灘上波光碎金閃爍,夕陽為河面鍍上了一層金紅。噴泉虹影交織,將生態與人文緊密串聯,以水為脈,讓生態保護接住了民生溫度。

成員們直觀感受到了人工濱河空間的規劃巧思,領略到了阿克蘇在生態治理中對人文關懷的重視。多浪河公園不僅是城市的景觀帶,更是市民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體現了生態與生活的完美融合。
濕地靜謐“養城”,多浪河敞開“活人”,一靜一動間,團隊成員們解碼了阿克蘇的“水潤古城”之道。返程復盤時,大家讀懂了阿克蘇的水脈智慧——借自然本真與人間煙火,繡出了絲路古城的生態模樣。

成員們觸摸到了城市的生態心跳,悟透了“依水而存、因綠而興”的答案。此次“三下鄉”實踐,成為了連接理論與生態實景的橋梁,讓同學們在實踐中增長了見識,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也為阿克蘇的生態發展留下了青春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