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燕返家鄉,愛心潤童年 作為一名離鄉求學的師范生,我和許許多多躊躇滿志的青年人一樣,在寒假開始之際,報名了宜興愛心假托班,成為一名光榮的假期小老師。
在前往鯨塘小學的路上,我想到少時曾寫下“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的誓言,想到孩子們純真的眼光中流露著對未來的渴望和夢想的追逐,想到老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莊嚴教導,老師的意義,不在于存在,而在于燃燒。青色天空欲雨還無,街口巷頭見證著一名小老師的步履堅定。
到教室時,小雨淋淋瀝瀝,風也帶著十二月的嚴肅,而我的心卻是熾熱的,站上三尺講臺,孩子們坐得板板正正,眼睛亮晶晶得發著光。上課時,當我敘述《逃出大英博物館》中列強燒殺搶掠,犯我國門,孩子們或憤慨或愧疚;當我坦言我國的瑰寶文物至今流落,漂泊他鄉,他們的表情又轉向黯然神傷;當我表露“未來的希望必定在你們之中”時,課堂氣氛被推向了高潮,孩子們稚嫩的臉上流露出少年英氣,“犯我中華,雖遠必誅”道出了他們的心聲,盡顯未來棟梁的擔當。我想到我的老師曾說,今天我們只管播下種子,他日再看凌云木的長成。
在這個冬天,我和孩子們相遇,就像柴禾遇見火堆,云朵遇見明月,就像一捧糖炒栗子遇見煦煦暖陽。于我而言,青春是以一種昂揚而進發向上的生命力,為夢想,為熱愛,更為燃燒,為孩子們貢獻一份力,為我的家鄉當一根小火柴,一只銜泥燕,我,一名青年志愿者,倍感光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