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成長路,民族團結一家親。為增強廣大青少年的民族團結意識,進一步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7月15日,泰州學院“研族索跡,博萃共榮”暑期社會實踐團與海陵區民族宗教事務局結對共建“石榴籽講堂”,走進九龍鎮,帶領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學生們領略多彩民族文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凝聚團結向心力。

一場民族知識宣講
團隊成員以“中華民族一家親”為題,從民族文字、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歌舞文化、樂器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由淺入深地講解,重點介紹了維吾爾族的服飾、飲食等,引導孩子們在學習、生活中,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通過講述《三千孤兒入內蒙》《彝海結盟》等紅色事跡,讓民族團結思想根植青少年心田。
一輪民族文化互動
“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里花朵真鮮艷……”伴隨著新疆兒歌《娃哈哈》活潑生動的旋律,團隊成員手把手地教大家表演手勢舞,共同贊美祖國的繁榮富強。“這張圖片中是哪個民族的什么節日?”“新疆一般對洋蔥的稱呼是什么?”……通過知識競賽的一問一答,活動現場的氣氛走向高潮。孩子們積極思考、踴躍答題,在頻頻互動中加深了對民族文化的了解。
一場民族觀影感悟
通過組織觀看影片《一山之隔》,孩子們被故事人物原型“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勇于奮進”的精神所打動,認識到小人物也能展示正能量,體現大情懷。學生司起龍(漢族)、馬小萍(回族)結合自身生活經歷,講述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民族團結故事,引導同學們從小就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下一步,“研族索跡,博萃共榮”暑期社會實踐團將繼續與海陵區民宗局進行校地共建,聯合民族宗教事務局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教育引導各族青少年學生努力成為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的宣傳者和踐行者,進一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