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進一步凸顯了城鄉融合發展的重大現實意義和緊迫性。為積極助力鄉村振興,推進上海-昭通東西部協作及東華大學定點幫扶,機械工程學院“設計賦能鄉村振興”實踐團師生13人投身昭通市高原特色農產品設計一線,先后赴云南省昭通市供銷集團、昭通蘋果種植園等地,開展了為期12天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工業設計專業賦能農產品包裝設計,助力高原特色農產品出“滇”入“滬”。
設計賦能高原農產品包裝設計“點上破冰”
新時代的鄉村振興,要把特色農產品和鄉村旅游搞好。昭通市供銷集團總經理孟孝升在與實踐團座談會上介紹到,“昭通是中國最典型的低緯度高原氣候地區,土壤肥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復雜多變的地形地貌,孕育了豐富多樣、生態環保的農特產品。但是昭通復雜的地形地貌和昭通農產品知名度,也給昭通高質量農產品出口帶來了難題,如何讓設計給昭通農產品出口賦能,是昭通農業供銷發展的關鍵。”
實踐團同學與昭通市供銷集團工作人員充分交流意見,著力抓好培育昭通蘋果、馬鈴薯、竹子、天麻、花椒、特色養殖為代表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助力構建筑昭通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新格局。實踐團同學馬達說,“我們要持續助力昭通特色高原農產品品牌以及包裝設計,用優質的形象、高質量的產品、綠色生態的理念為昭通農產品銷售注入活力,用實際行動助力當地鄉村產業發展振興。”
(昭通市供銷集團與實踐團師生座談)
腳踏實地“做調研”,奏響鄉村“奮進曲”
實踐團深入基層,奔赴農產品種植培育一線,充分了解昭通特色農產品“從無到有”的過程,身臨其境為農產品出“滇”入“滬”注入思維源泉。
昭通有近80年的蘋果栽培歷史,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優質蘋果基地。實踐團在昭通蘋果種植基地深入了解昭通蘋果從播種到成熟的過程以及成熟蘋果平均尺寸的大小、甜度等信息,參觀了現有蘋果等系列產品包裝設計,這些為后續品牌打造以及產業升級工作奠定了基礎。
(現代蘋果試驗示范基地專家講解昭通蘋果)
隨后,實踐團相繼前往巧家縣紅糖制作基地、有機雞蛋孵育基地等,在實地調研中拓寬實踐團同學們對昭通特色農產品的認識,豐富創新思維,積蓄設計能量。
(實踐團參觀昭通永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雞舍)
(實踐團師生走訪巧家紅糖制作基地)
為品牌設計“增底蘊”“提顏值”,寫好產業興旺大文章
作為農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供銷合作社是農村流通領域的主導力量。講好昭通底蘊的特色農產品故事,品牌打造是產業發展的有力推手。實踐團在深入基層調研的基礎上,以工業設計同學為主,對品牌打造以及系列產品包裝設計的問題展開頭腦風暴,明確了品牌設計要突出昭通獨有的文化底蘊并結合供銷地實際情況的設計思路,把“品牌強農”落細落實。實踐團所設計的包裝方案和品牌打造計劃也將應用于供銷集團重點推出的系列特色農產品上,幫助其更好開拓市場,真正實現高原農產品出“滇”入“滬”。
(實踐團成員參觀學習各類農產品包裝)
(實踐團走訪供銷集團直營店進行品牌以及包裝設計的學習)
(實踐團為昭通供銷集團設計的企業Logo)
(實踐團為昭通供銷集團設計的產品品牌包裝形象)
聚焦貫通式實踐育人體系建設,機械工程學院依托學院工業設計專業優勢,連續六年組織開展“創設賦能鄉村振興”系列社會實踐項目,樹立起“創設”實踐育人品牌。機械學子奔赴田間地頭、企業一線,開展廣泛調研交流,基于實踐地特色文化、特色產業發展需求開展設計幫扶。六年時間里,先后赴云南省鹽津縣、昭陽區、巧家縣以及上海市松江區、崇明區、奉賢區等地,有121支團隊,1300余名師生,先后利用工業設計學科專業優勢助力特色農產品Ip包裝設計,近百款包裝投入生產使用,以“設計”為筆,寫好產業振興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