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青春之責任,星火繪就振興新畫卷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促進共同富裕”。為了響應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號召,星火鄉傳實踐隊應運而生開展了助農項目,在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特色農業日益凸顯其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核心作用。以柏子仁為例,該農產品不僅經濟價值顯著,且具備豐富的藥用價值,其栽培歷史在我國源遠流長。濟寧市汶上縣小秦村柏子仁加工為國內首創,以潔凈度高、破碎率低而著稱,該項加工工藝也被譽為“中華一絕”,被濟寧市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經過廣泛調研后,煙臺理工學院文法學院星火鄉傳社會實踐隊于7月18日抵達山東省汶上縣中都街道,旨在對該地柏子仁加工探索學習以及加強對柏子仁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小秦村柏子仁,提高知名度,提高營銷,從而起到一個鄉村助農的作用并使這份非遺得以永續流傳。
首先,星火鄉傳實踐隊的隊員們在七月汶上縣集結,并針對此次調研任務召開了分組討論會議并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和線下實地采訪線上線下相結合地探索柏子仁的加工工藝和市場需求并重點分析柏子仁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綜合調研顯示現在大多數人不太清楚柏子仁的藥用價值,隊員們更加下定決心讓更多人知道柏子仁。
抵達小秦村后,我們迅速與負責該村鄉村振興的王主任取得聯系,并在其引導下,實踐隊成員對當地柏子仁產業進行了初步探查。我們與當地村民交流后決定先了解去柏工藥香中藥材加工展館了解柏子仁的歷史和知識。當地駐村干部詳細介紹了柏子仁產業的概況,包括其種植歷史、營養價值、經濟價值,以及從古至今的生產流程,并闡述了柏子仁產業對小秦村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隊員們聚精會神觀察著加工后的柏子仁,嘗試著操作老舊的柏子仁生產機械并與駐村干部提出自己的見解并討論柏子仁生產基地的建成情況,對于銷售渠道,隊員們認為讓“直播帶貨”在鄉村振興舞臺上大放光彩,柏子仁等優質農產品上行的通道,打造“京東+地方政府+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為村級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隨后,實踐隊深入柏子仁加工企業,考察了加工過程,了解了市場需求及加工技術。隊員們親自體驗了柏子仁的生產加工流程,從原始的人工篩選到現代的機械化流水線,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推動了柏子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隊員們根據專業性知識建議小秦村在依靠柏子仁加工的同時大力推廣柏子仁等特色中藥材加工產品影響力,宣傳推介中都街道“柏工藥香”鄉村振興示范片區人文歷史、特色文化,助推旅游產業發展。
最后,隨著調研活動的落幕,駐村干部親切地與星火相傳實踐隊在小秦村合照,之后我們對所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分析。本次調研涵蓋了柏子仁產業的生產規模、產量、加工能力等多個方面,并提出了產業發展策略與建議。未來,我們將持續關注柏子仁產業的發展,為我國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新農村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作者:張慶嘉 來源:原創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