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與設計學院青年之光實踐隊由六名成員組成:王玥、熊雨潔、徐政浩、劉沁、夏欣玥、李梓堅。該隊成員于1月27日至2月3日之間在周邊社區及公共組織中開展社區實踐活動,并于3日晚開展線上心得體會的交流會議。本次活動主要以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及培養成員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為目的開展。通過實踐活動,成員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推動社區的持續發展。實踐活動讓成員們更深入地了解到自己在社區發展中的責任和作用,激發他們對社區的參與意識。
青年之光實踐隊成員秉持著服務奉獻與求真務實精神從六個實踐部分著手規劃實施實踐活動:醫療服務部分,社區治安部分,環境衛生部分,社區工作辦理輔助部分,弱勢群體關照送暖部分,以及傳統文化保護宣傳部分。1月27日至29日,熊雨潔在每日上午9點至12點在當地醫院進行了實踐活動,通過臨床觀摩、幫助醫護人員簡單就診準備、輔助醫院管理(如幫助病人測量血壓)等方式踐行了志愿服務精神。1月27日至30日,王玥在所屬社區負責了安保治安的職責,懷著“社區是我家,安全靠大家”的責任心,檢查了分工區域內的消防設施以及疏通了部分違規擺放物品的樓道空間,確保社區的大家生活在一個安全有保障的大家庭之中。

1月29日至31日,夏欣玥于每日上午10點至12點在所住小區內負責居民樓內小廣告的清除活動,處理掉這些“難看的牛皮蘚”,還大家一個干凈衛生的居住環境,一把鐵鏟一個小桶,自己的辛苦換來大家的賞心悅目。1月30日至31日,李梓堅在社區所屬街道辦負責了街道燈籠彩燈以及宣傳板畫報的置辦,在每日上午10點至12點跟隨相關工作人員布置傳統節日春節的氛圍。1月31日至2月3日,徐政浩于每日下午2點到5點前往社區辦公室負責填寫資料,統計管理社區調查問卷等文書工作,幫助當地居民更快捷方便地處理事務。2月1日至2日,劉沁為當地社區高齡老人這一弱勢群體進行送暖到家的社區實踐活動,關心老人身體健康情況,以社區名義為老人們獻上雞蛋、手提袋等春節禮物,讓服務滲透于社區的每位成員。


2月3日晚,建筑與設計學院青年之光實踐隊于線上進行社會實踐心得體會交流,大家相互分享各自的實踐經歷,總結實踐經驗,較為出色地實現了實踐目的,每位成員都收獲頗多,共同期待團隊的下次表現。至此,本隊的實踐活動圓滿結束。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認識社會,通過社會實踐,深入了解社會的運作機制和不同行業的實際情況,增強對社會的認知,為未來的職業規劃和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提升了綜合素質,幫助大學生鍛煉自己的溝通、協調、組織和管理能力,提高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可以更加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感,增強服務社會、回饋社會的意識。大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重要途徑,能夠培養我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為將來的工作做好準備。
綜上所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在于認識社會、提升綜合素質、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鍛煉實踐能力、促進個人成長以及培養社會責任感等方面。這些意義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