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層治理助力鄉村振興的奧秘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本根不搖,枝葉繁茂。為深入挖掘泰和縣基層治理的模式,了解基層民生民態與干群關系,本團隊走訪了泰和縣澄江鎮西昌社區、上田村、新池村和灌溪鎮田邊村,采訪社區干部和村干部,了解當地基層治理情況。
一如毛主席曾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作為實踐團的一員,我深知我們團隊最中心的思想便是“調研”“實踐”。走基層、訪民生,便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鶎印⒋濉⑸鐓^……這些詞,對于一個來自西南邊陲小縣城的孩子來說并不陌生,甚至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探訪村委會和社區的過程中,我時常想起這句話,也總被走訪基層過程中的人和事感動。
將老人與未成年人放在心上
訪基層之旅的第一站,我們來到了泰和縣澄江鎮西昌社區。一來到社區,我便被社區主任的熱情打動。社區主任一看到我們便立即邀請我們到說事室,“去旁邊那間屋子,那間屋子有空調,涼快!”肖主任這句話在當時的炎炎烈日之下仿佛就是空調本身,有降溫消暑的奇效。
我一進“心連心說事室”便被墻上貼著的幾張綠底黑字的掛牌吸引住目光,定睛一看,我發現幾張牌子上面都有一個共同的詞“老年協會”。司湯達曾說:“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輩,每個人也終將老去。關愛老人、孝敬老人一直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通過湯主任的分享,我們感受到西昌社區對于老人的重視。
除了老人,兒童往往是社會另一個相對弱勢的群體。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湯主任談到的一個特困兒童,小小的孩子因重病只能躺在狹窄床上,而父母為籌集醫藥費,無奈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年邁的奶奶和2歲的弟弟。當孩子被問及有什么心愿時,她只想要幾只畫筆。望著湯主任眼含熱淚,哽咽著說出這段故事,我知道,當時社區暖心的舉動不僅是對于那個孩子是一種安慰與激勵,更在當時探望孩子的社區服務者和聽到故事的我們心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我想,或許這就是作為基層干部的特殊意義所在吧,他們能接觸到最廣大的群眾,能聆聽到這世間最普通也是最動人的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聽完湯主任的話,我不禁思考,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特困老人與兒童還數不勝數,但倘若人民的干部都能為人民,那么共同富裕的目標定指日可待。
老百姓富起來,鄉村美起來
訪基層之旅的第二站,我們來到了澄江鎮上田村,也是浙大西遷舊址的所在地。在來到這里之前,我便在網上查閱了很多關于浙大西遷舊址的資料,對當年那段歷史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來到這里之后,我第一感覺是驚訝,這里完全不同于以往我所見過的“村”,房屋錯落有致,柏油路整齊平整,玫瑰園蔥蔥郁郁。此情此景讓人恍然是否來到了“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之景復現。
呼吸著上田村新鮮的空氣,踏著輕快的步伐,我們攜信仰同行,來到了浙江大學西遷舊址參觀學習。浙大西遷陳列館通過實物展示、文史圖片、場景復原、全息影像等形式,將千年古城的人文積淀和百年名校的求是精神相結合,對文軍西征這段歷史進行了多維度的介紹。在陳列館解說員的帶領下,我們仿佛跨越了近百年的時間軸度,與浙大師生同協力、共患難,見證他們在陣陣炮火中艱難輾轉的歷程,也被他們自強不息、弦歌不斷的求學上進精神感染。
而這其中最催人淚下的便是竺可楨校長一家的故事。竺可楨校長是一位堅定的愛國主義者,他愛浙大,愛國家。任浙大校長期間,他嘔心瀝血,殫精竭慮,重視人才,嚴謹治學。戰亂背景下,浙大之所以弦誦不絕、薪火相傳,竺可楨校長功不可沒。而還有一事,也讓我聽后心中悲痛,久久不絕。在泰和期間,一直跟隨竺可楨校長顛沛流離的夫人張俠魂和他們的次子竺衡,不幸因身患痢疾病故。張俠魂夫人的墳墓,也是后世通過竺校長送給她的鋼筆來確認的。望著墻上張貼著的那支鋼筆的圖片,我仿佛透過它看到了夫人收到鋼筆時臉上綻放的笑容。
參觀完陳列館之后,時間已幾近中午。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我們來到了上田村村委會。當看到傅會記在等我們時,我們不由一喜,迅速開展采訪。通過來訪前的調查我們得知上田村以“紅色名村”和“美麗鄉村示范村”著稱,我們就這兩個維度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傅會計介紹到,上田村在紅色名村方面主要打造浙大西遷舊址,通過旅游觀光擴大當地的知名度,美麗鄉村方面重點發展玫瑰園產業,通過集體投資、規;N植增加經濟收入。
人們常說“要致富,先修路”,上田村或許就是這句話的鮮明例子。這次探訪上田村的經歷,讓我對“鄉村”一詞有了新的認識。在那一刻我知道,鄉村不只是像我家的那種—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老人與孩子留在家里,整個鄉村越來越冷清。鄉村也有像上田村這般的——曾經在教科書上看到的“先富帶后富”“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等名詞仿佛一下子活了起來,生動的呈現在我們眼前。上田村如此欣欣向榮的景象,或許就是千千萬萬人民內心美好的愿景。
除了西昌社區、上田村,我們還走訪了灌溪鎮田邊村和澄江鎮新池村。每個社區、村莊的致富之道不同、振興之路各異,卻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干部都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落到實處,積極作為,為群眾解決困難、溫暖人心;蛟S“為群眾辦實事”就是基層治理的奧秘和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作者:江西師范大學 李敏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走進畬族鄉,尋跡發展路
- 少數民族的發展一直是我們關注的主題,為了進一步了解宣城市云梯畬族鄉的發展情況,社會實踐團隊于近期前往該地,進行相關訪問,收獲頗
- 08-29
- 徐州醫科大學:垃圾分類,青春助力
- 為進一步倡導垃圾分類理念,積極推動環保低碳深入人心,推動垃圾分類“新常態”,2023年7-8月,徐州醫科大學管理學院“全‘綠’以赴”
- 08-29
- 以青春之志,促鄉村振興
- 西安郵電大學“星火計劃——點亮青年文化的火炬”暑期社會實踐隊根植三秦大地,用青春書寫了一段新時代奮斗的精彩故事。他們以青春之志
-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