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要進一步發揮八個方面的優勢、推進八個方面的舉措”的號召,正值“八八戰略”實施二十周年,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共話浙里二十載,鄉遇鑄就共富夢”實踐團于七月中旬分別前往杭州市余杭區小古城村、嘉興市海鹽縣雪水港村、寧波市余姚市橫坎頭村、金華市浦江縣新光村、杭州市蕭山區梅林村及八里橋村等地進行實地調研走訪。
優化鄉村治理,建設美好新鄉村
20年來,浙江在貫徹落實“八八戰略”的過程中,全面加強省域社會主義民主的探索實踐,有力地促進了基層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杭州余杭小古城村一馬當先,探索出民主協商樣本,對于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基層長期和諧穩定極具借鑒意義。以“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作為工作法寶,小古城村探索打造出了中國式現代化和美鄉村的有效路徑。小古城村村黨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長林國榮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將小古城村的蝶變之路娓娓道來。依靠“黨建”+“治理”的力量,小古城村進行了全域基礎環境整治,開展立面整治、實施農戶建房帶圖審批、圍墻實改通、建設公園、整修道路等,告別“小散亂”,擁抱“綠富美”,自此,一幅生態綠色文明、宜居宜業宜游的大美圖景鋪展在小古城村大地上。
圖 1實踐團成員采訪小古城村黨委書記林國榮
新光村積極響應號召,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開啟綠色轉型之路,村內實現了空地綠化全覆蓋,推動生態產業較好較快地發展。朱玉堂老村長帶領實踐團成員深入了解了新光村的發展巨變及通往共富之路的實踐舉措。據朱玉堂老村長介紹,村內實現了“黨建+”模式,由黨員帶頭義務勞動,開展“五水共治”污水處理、垃圾分類等工作,爭先治理環境。在“兩山理論”的指導下,村干部深入走訪調研,學習優秀經驗,發展旅游業,全村現共有30余戶農戶開辦農家樂,由村里統一管理、統一分配,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自我管理體系。新光村憑借這些努力取得了“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全國生態文化村”、“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等榮譽稱號,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鄉村共富蝶變之路。
圖 2朱玉堂老村長帶領參觀新光村
新時代新征程,要充分發揮信息化對推進鄉村治理的基礎支撐作用,著力提升鄉村治理數字化水平,更好促進鄉村善治,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八里橋村是瓜瀝鎮自主創建的數字治理鄉村新模式“瀝家園”的首發試點村,通過數字賦能加強管理者與村民的良性互動,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據講解員介紹,村民們通過在“瀝家園”生成自己的“電子身份證”后,不僅可以足不出戶了解瓜瀝最新的政策資訊、獲取村社最新動態,還能自行選擇完成由平臺發布的垃圾分類、美麗庭院等公益活動。“數字+鄉村”這一有機結合,正在為美麗城鎮建設探索出一條數字治理的有效路徑。
圖 3實踐團成員調研采訪八里橋村村民
產業煥發新生,賡續鄉村共富路
八八戰略提出,要“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優勢”,依托浙江“七山兩水一分田”的自然條件,合理開發山區資源。作為“浙東紅區”,橫坎頭村積極響應“八八戰略”的號召,從貧窮的革命老區搖身一變成為共富示范村。橫坎頭村團總支書記張淵涵告訴實踐團成員,這二十年來,橫坎頭村依托村內生態環境優勢,立足紅色資源和綠色農業,真正實現了把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紅引人,以綠留人”,以橫坎頭村為中心的數個行政村正在積極打造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依托紅色資源集群、特色農業以及“美麗田園”觀光項目,盤活農村各類資源、資產、資金,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力,持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圖 4團委書記莫瀟杭老師介紹習近平同志的兩封回信
多年來,雪水港村深刻領會、堅持響應“八八戰略”中“進一步發揮浙江的人文優勢,積極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指令,保護傳承非遺文化,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的多重功能價值,推動地區可持續發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走進
雪水港村,村委委員崔惠佳介紹了當地“柴改電”土灶這一傳統生活工具的獨特改造形式,它既保留了土灶的形式,又傳承融合了非遺文化——灶頭畫。廚房內包含中、西兩種風格的灶臺是村內的尋常事,為打好“灶頭畫”這一響亮的招牌,雪水港村采用了宣講、科創、文旅等多種方式,使古老的文化煥發新生。作為海鹽縣首個未來鄉村,雪水港村充分挖掘、整合特色資源,形成集紅色文化教育、生態觀光、農耕文化體驗、親子田間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旅休閑集聚區,打造以“雪水春早·幸福港灣”為主題的江南特色美麗鄉村,演繹出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雪水港樣本”。除此之外,雪水港村將綠色清潔能源融入產業、交通、鄰里等場景中,近零碳建筑樣板——數字鄉村實驗室項目也在加速推進中,綠色能源得到充分應用,“低碳村落”已具雛形。
圖 5實踐團成員采訪雪水港村村委委員崔惠佳
為響應“八八戰略”要推進“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強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競爭力”舉措的號召,浙江正不斷創新,不斷探索,為建設創新型、綠色型、智能型經濟做出更大貢獻。
鄉村要振興,產業需升級。跟隨著梅林村講解員的腳步,鄉村的共富畫卷一頁頁展開。據介紹,梅林村將村莊整治與發展經濟有機結合,推動了“互聯網+特色農業”深度融合;同時,在土地流轉方面,梅林村建設數字觀光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老舊廠房改造、村級可用空間招商、紅色文旅基地建設等項目上,梅林村也做到了因地制宜,從多個方面入手來發展集體經濟,打造出“產業+鄉村”共富新樣板。二十年來,梅林村持之以恒,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戰略決策,一張藍圖繪到底,通過美麗鄉村、共富鄉村、未來鄉村的迭代升級,走在鄉村振興的最前列。
圖 6實踐團成員參觀梅林村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八八戰略”,久久為功,為續寫好“八八戰略”這篇大文章,鄉村振興仍需走在前頭,在更高的起點上,進一步完善鄉村基層體制建設,推動產業融合與創新,在浙江大地上書寫美好鄉村新篇章。
圖 7實踐團成員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