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文化的保存者和歷史的記錄者,是文化的“存儲卡”和歷史的“解碼器”。在博物館,歷史文物并不只是時間的沉淀,歲月的陳釀,不只是一個靜止的存在,更是傳承文化血脈,串聯起時代的長河。為感受厚重的中華文化,體會古文明、古文化,2023年8月4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豫見博物,我看非遺”社會實踐隊前往河南省博物院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去欣賞掩埋在歲月里的古文明,塵封在時光里的舊文化。
8月4日上午8點,全體實踐隊成員共同乘坐地鐵前往河南省博物院,入館后負責人為團隊成員詳細分配今日任務,并再次強調活動目的及意義,而后實踐隊按照展廳順序參觀,欣賞了省博建筑特色、管制制式,進行了詳細記錄,并與鎮館之寶合影。接下來實踐隊全體隊員對一天的活動進行復盤和總結,最后共同完成了資料的查詢及編寫,繪制時間軸,查漏補缺。
從上古時期起,地處黃河流域的河南省就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境內有四個,有此得天獨厚的條件,就藏品而言,河南博物院國寶級藏品之多之大,不愧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在這里見到了被稱為“中華第一笛”的賈湖骨笛,“中華第一劍”的玉柄鐵劍,蓮鶴方壺、杜嶺方鼎、云紋銅禁、武則天金簡、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等件件稀世國寶,令我們嘆為觀止。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實踐隊全體成員了解了河南厚重的文化,這些古文化沒有被人們遺忘,反而在時代的洗滌下越來越光華。文物作為歷史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結晶,博物館作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集中表現,作為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傳承的載體,引導我們了解祖國的歷史和輝煌,并以此為激勵,不斷約束自己的行為,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與社會理想,從而為中華崛起而奮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