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幸福新農村號召,鼓勵奉獻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2023年7月5日至7月13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曦光·星光”暑期實踐團12名成員隨袁夢與劉娜娜二位老師前往八里臺鎮西小站村,開展暑期實踐活動。在這片富有鄉村氣息的土地上,實踐團感受鄉村之美,探索鄉村振興新思路,參與非遺傳承與創新,體驗鄉村發展中的生態旅游資源,弘揚鄉村精神,共同建設美麗鄉村的夢想。

(實踐隊員村口合影)
鄉村,有著樸素之美,景物之美,勤勞之美和寂靜之美。實踐團一行12位同學牢記自身的任務和使命深入學習了解當地發展并從多方面切入,進行實地參觀調研并通過舉行一系列活動親身體驗了解當地文化練就過硬本領。
一、感受鄉村之美:走進農田,勞作快樂
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實踐團一行人來到西小站村的田間地頭,深刻感受鄉村之美。實踐成員在徐萍同學的帶領下與當地農民們一同勞作,體驗農耕的辛勤和快樂,加深對鄉村振興的理解。在參與田間作業、喂養家禽等活動中,他們也意識到鄉村振興不僅僅是農業生產的提升,還包括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因此,實踐團開始探索鄉村的生態旅游資源,并通過親手制作美味佳肴,促進當地農業發展,為鄉村注入新活力。

(實踐隊員在勞作)
二、傳承非遺文化:掐絲琺瑯與大漆工藝之美
實踐團深入了解西小站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李路鑫同志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親身參觀掐絲琺瑯工作室和大漆作坊,領略著掐絲琺瑯和大漆工藝的精湛技藝。并在李路鑫同志的幫助下也與當地鄉村的工藝人進行了一定的交談,同時在與當地鄉村合作的過程中,他們深刻認識到這些非遺項目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底蘊。實踐團成員探索非遺技藝的創新和市場推廣,將掐絲琺瑯和大漆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非遺產品,為鄉村帶來經濟效益,注入新的生機,推動鄉村振興。

(實踐團隊員采訪掐絲琺瑯傳承人于剛老師)
三、探索生態旅游資源:鄉村發展的新動力
實踐團深入了解鄉村的生態旅游資源,探索鄉村旅游的發展。通過親手制作美味佳肴、參與田間作業、喂養家禽等活動,他們積極推動當地農業的發展,為鄉村注入新活力。實踐團還探索了鄉村的生態旅游資源,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力,促進當地經濟的繁榮。
四、弘揚鄉村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歷史記憶
活動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實踐團探訪西小站村的軍糧路,回顧紅色基地的歷史。通過紅色電影播放和小小暑期夏令營等活動,實踐團傳遞紅色情懷,激發鄉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實踐團成員還適當去拜訪了當地的老黨員和書記,聆聽他們的智慧和經驗,從中汲取力量,學習了解有關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鄉村精神。

(實踐團隊員體驗軍糧路)
五、青年力量共建美麗鄉村:創新振興新思路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實踐團肩負著傳承紅色基因和推動鄉村振興的責任。深入鄉村調查研究,開展了教育關愛、鄉村環境、醫保政策普及、觀看電影等一系列活動。通過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實踐團深入了解鄉村需求和挑戰,發揮青年的創新精神和奮斗精神,積極參與鄉村建設,共同筑起美麗鄉村的夢想。實踐團成員在西小站村書記李路鑫帶領下完成了許許多多的活動。實踐團的努力為鄉村振興開啟了新的篇章,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著青春的力量。

( 實踐團成員與指導老師合影)
結語:
西小站村展現了鄉村振興的新思路、新路徑,實踐團的隊員積極參與非遺傳承與創新,探索鄉村發展中的生態旅游資源,弘揚鄉村精神,感受鄉村新風貌。實踐團成員在社會的大課堂中實現了增知識,長才干,徐萍同學說:“在實踐的過程中,明白了身為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和使命,更加深刻了解三下鄉的真正意義。”青年實踐團隊在這片美麗的鄉村留下了寶貴的足跡,為共建美麗鄉村貢獻著青春力量,也將持續助力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