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把始終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近年來隨著人才賦能鄉村發展的趨勢加強,新型職業農民作為一種新興的形式對農業農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為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了有力的支撐。基于此,小組調研隊隊員于2023年3月18日來到湖北省棗陽市,通過調查問卷調查和采訪的形式,深入了解當地情況。在明確地提出了本次實踐調研的根本任務,合理地進行了調查問卷研制和隊內成員職責的分工,細致地講解了后續采訪及調研的注意事項后,實踐隊員在指導老師的建議及廣泛的文獻資料的查詢下,綜合考慮調研要求,深入開展探究。在調研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當地村民積極配合填寫調查問卷,認真地回答實踐隊員提出的相關問題。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守得住鄉愁。”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鎮化的目標所在。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熙熙攘攘的路邊街頭,縱橫交錯的交通線路城市的發展與建設已然相對完善,但關于鄉村建設,確有難以言說的“現代化的陣痛”:人口“空心化”,土地撂荒,垃圾污水橫流,宗族祠堂破敗不堪,情感紐帶蕩然無存。因此,化解三農問題是推動鄉村振興促進民生發展的重中之重。培育新型化農民是鄉村振興的根本立足點。“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鄉村振興中,農村既是創造者也是受益者。究其根本,農民是鄉村發展的根本主體,農民的產業增收和效益直接關系著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生根,只有調動好農民發展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落實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和新要求,才能讓農民“新型化”、“非農化”,培養和造就出讓農村換新活力的新型農民隊伍。可以說,培育新型農民是鄉村治理的發展之要,也是推動整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