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采訪任務主要是跟隨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尋找照片里的故事“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到自己的家鄉,采訪在村鎮生活的人,收集以前生活的老照片以及現在生活的照片,聆聽他們以前到現在的關于國家由貧到富的故事和經歷,以此來展現出我國在脫貧攻堅上的成果。于是我回到家鄉,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瑞洪鎮的前山村,
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取得了決勝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截至目前,全縣138個“十三五”貧困村和6個省定深度貧困村實現全部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34011戶126076人全部脫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每戶6826元增長至1166元。我家鄉所在前山村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為了更進一步體會脫貧攻堅取得的重要性成果,在實踐站站長張晶晶的幫助下,我尋找到了一位留守在村里的老人,作為本次脫貧攻堅故事的采訪對象。
他叫江波,是村里的一名留守老人。他今年81的高齡,但身子骨看起來還是非常的硬朗。
和這位老人相處了一天,上午他就早早地去鎮上買菜,接近中午時才回來。中午吃飯閑聊時,和他了解到,在脫貧攻堅實施前,家里的子女每年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會回來探望老人家,每個月都會給家里寄錢。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完善,子女們回來的次數越來越多,兒女們還給老人家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叫老人家如何使用,江波表示道,以前打電話總是因為信號不好,聽不清兒女們在說什么,現在可以視頻了,老人很開心。老人家的生活越來越好,飲食也變得也越來越健康。
江波在采訪中說道:“現在的醫療條件比以前的好多了,以前去醫院做個檢查治個病,都需要走很多流程,現在呢,政府給發了醫保卡,卡里面還有可以用的錢,現在去醫院看病治病方便嘍。”這無疑是減輕了老人家里的負擔,同時促進了家庭收入,生活越來越好了。
自我國脫貧攻堅以來,到脫貧攻堅總目標完成,全國所有貧困縣實現了脫貧摘帽,村鎮縣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我的家鄉前山村也得到了飛快的發展。江波在采訪中說道,以前一下雨就坑洼的泥濘路換成了厚厚的柏油路,村頭停用的湖泊現在已經種滿荷葉,布好了網格狀的漁網,大片的荒地農田變成了白色大棚,村里大面積的空地也利用起來建造了涼亭長廊。村民們的房子都刷上了白漆,門口的菜園也不再雜亂不堪。滯留在村里的老人和青年中年也有了在家里就能掙錢的工作,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
這次的采訪,我從基層對我國脫貧攻堅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同時也被家鄉產生的飛快的變化震驚到,感慨家鄉因為國家脫貧攻堅而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