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里的成長課:沐沐托管暑期實踐手記
當八月的蟬鳴漸漸稀疏,我合上沐沐托管培訓班的備課本時,突然意識到這個暑假的意義早已超越了“社會實踐”四個字。作為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的大一學生,在初中課堂里扮演“小老師”的兩個多月里,我不僅觸摸到了教育的溫度,更在蟬鳴與板書的交響里,在與一群十三四歲少年的相處中,讀懂了“教師”二字的分量。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初入沐沐培訓班,這句教育箴言便在我心里埋下種子。作為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的大一學生,這個暑假,我以初中語文培訓小老師的身份,踏入教育實踐的園地,在與學生的雙向奔赴里,觸摸語文教育的溫度,完成自我成長的蛻變。
一、初遇:懷揣忐忑,叩響教育之門
七月的驕陽炙烤著大地,我懷著既期待又緊張的心情,邁進了沐沐培訓班的大門。推開門,教室里三十多雙眼睛瞬間聚焦在我身上,那目光里,有好奇,也有審視。作為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的新生,我雖在專業知識上做了不少儲備,可真正站在講臺上,面對這些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對世界充滿好奇與質疑的初中生,緊張仍如潮水般漫上心頭。
第一次開口講古詩詞,我的聲音帶著明顯的顫抖,原本預設好的互動環節,也因我的局促,在學生們的遲疑與沉默中陷入尷尬?粗_下或迷茫、或懵懂的眼神,我心里慌了神,擔心自己無法勝任這份工作,辜負學生們的期待。
但學生們的包容,如夏日里的一陣微風,輕輕吹散了我的不安。有個學生悄悄傳了一張紙條到講臺上,上面寫著:“老師別慌,我們跟著你學。”那稚嫩的字體,卻有著莫大的力量,讓我明白,教育的起點,是彼此敞開心扉的信任。
于是,我開始調整自己的狀態,放下想要“完美授課”的執念,以更親和、更接地氣的姿態去靠近學生。課間休息時,我不再急著備課,而是走到學生中間,聊他們感興趣的網絡熱梗,聽他們分享喜歡的歌手和動漫。我發現,用流行文化為語文知識搭橋,能讓那些晦澀的文言文、詩詞,變得生動起來。講到“邊塞詩”,我會提到游戲里的“邊塞場景”;解析古詩詞中的意象,我會聯系動漫里的“意境塑造”。課堂氛圍逐漸活絡起來,學生們的目光里,也多了幾分專注與投入。那些曾經讓他們覺得枯燥的語文知識,在輕松的對話里,悄然在他們心中扎下了根。
二、同行:以愛為舟,渡向成長彼岸
在沐沐的日子里,我愈發深刻地認識到,語文教育,從來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情感與思想的傳遞。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筆尖下藏著各異的世界,有的記錄著家庭里的細碎溫暖,有的傾訴著成長路上的煩惱,還有的對社會現象有著懵懂卻獨到的思考。
在輔導作文時,我不再執著于“文采斐然”的標準,而是蹲下身,以朋友的身份去傾聽、去回應。遇到因父母離異,作文里滿是陰霾的學生,我沒有急著說教,而是分享自己讀過的治愈文字,告訴他:“文字可以是你的避風港,難過的時候,就到這里躲一躲。”碰到對時事有獨特見解,卻不知如何清晰表達的學生,我引導他梳理邏輯,提煉觀點,鼓勵他“把心里的想法,像串珍珠一樣,用文字串起來”。
當看到學生們的作文里漸漸透出光亮,字句間有了自信與溫度,我深深懂得,語文是照進心靈的光,而老師要做的,就是為這束光拂去塵埃,讓它更明亮地閃耀。
課堂之外,與學生的相處也滿是觸動。課間,我常常被學生圍住,問“詩詞里的江湖是什么樣的”“古代文人也會有煩惱嗎”;午休時,聽他們分享校園里的趣事,誰和誰又鬧了別扭,誰在運動會上拿了獎。這些時刻,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是他們青春旅程中的同行者,一起笑,一起成長。我見證著他們對語文,從“任務式學習”到“主動探索”的轉變,也在他們的活力與真誠里,重拾了對文字純粹的熱愛。
記得有一次,一個平時很內向的學生,在我的鼓勵下,第一次主動在課堂上分享自己寫的詩。雖然詩句還很稚嫩,但他眼中閃爍的光芒,讓我明白,教育的意義,就在于點亮學生心中的光,讓他們勇敢地去綻放。
三、回望:收獲成長,明晰教育方向
一個暑假的實踐,于學生而言,是知識與心靈的滋養;于我,則是專業與認知的重塑。
在專業教學上,我學會了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課堂上的生動引導。不再照本宣科地講“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而是通過具體的文本、鮮活的例子,讓學生去感受、去領悟。我明白,好的教育,要“眼里有學生”,看見他們的差異,尊重他們的個性,用多元的方式去激發他們的潛能。
同時,我也清晰地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課堂節奏的把控,仍會偶爾失衡;面對突發狀況,應變能力還不夠從容。這些不足,提醒著我,教育之路漫漫,專業成長永無止境。但正是這些不完美,讓我更堅定了深耕教育的決心,我知道,要成為一名好老師,需要在一次次實踐中打磨,在一回回反思中進階。
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我收獲的不僅是他們的信任與喜愛,更是對“教育初心”的深刻理解。教育,是一場溫柔的遇見,是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用靈魂去喚醒靈魂。我愿成為這樣的教育者,陪伴學生走過一段段旅程,看他們在語文的滋養下,長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四、展望:攜光前行,奔赴教育山海
作為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的學生,這次在沐沐的實踐,讓我錨定了未來的方向。我深知,語文教育是一件浪漫且有意義的事,它關乎文字,更關乎心靈;關乎知識,更關乎成長。未來,我要做有溫度的語文教育者,以文字為媒,傳遞人文關懷;以熱愛為翼,帶學生翱翔于更廣闊的精神天地。
這個夏天教會我的,遠比大學課堂教學更鮮活: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團火;語文不只是字詞句篇的堆砌,更是讓少年在文字里看見自己、相信自己的鏡子。我知道沐沐托管培訓班的20幾天,只是我師范路上的第一塊里程碑。但那些在蟬鳴里生長的啟示——關于真誠,關于傾聽,關于在文字與青春的交匯點守護成長——會永遠照亮我未來的講臺。
也許,每個教育者的成長,都始于某個夏天的蟬鳴,和某雙望向你的、亮晶晶的眼睛。
暑期實踐雖已落幕,但屬于我的教育故事,才剛剛開篇。
實踐總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