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綠能薪火·清泉永續”實踐團于常州開展低碳社區構建主題宣講
8月中旬,我校“綠能薪火·清泉永續”社會實踐團隊依托陳清泉院士在新能源電驅系統與“四網四流”融合理論上的卓越貢獻,走進常州青龍社區開展“核能”專題宣講。成員以陳院士倡導的“多能互補、安全高效”理念為主線,用通俗語言結合插畫、動畫,為50余名中小學生及家長解析核能起源、分類、核-電-車協同應用。隨后,團隊成員與社區觀眾一同觀看鳳凰衛視《近觀中國·探訪秦山核電》,直觀感受核能與綠色交通耦合前景。互動環節,針對“核能是否安全”的問題,團隊援引陳清泉提出的“安全冗余+數字孿生”思路予以回應;并以陳院士最新研發的“核電-氫能-電車”示范模型為例,闡釋零碳能源鏈未來。團隊成員引導在場聽眾思考能源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激發在場許多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活動后,團隊成員與社區工作人員就“節能減排”措施積極溝通,最終青龍社區決定,本月起將黨群服務中心照明全換為LED節能燈,鼓勵居民步行或騎公共自行車出行,邁出低碳生活第一步。
成員表示,作為“綠能薪火·清泉永續”成員,我深感陳清泉院士“多能互補”理念在社區的鮮活生命力。核能作為高效的新型能源,需要被正確認識,希望我們的宣講能消除大家對核能不安全的誤解,能夠激發一絲孩子們探索科學的熱情。
宣講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