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北京林業大學12名跨專業學子組成"綠潤紅魂"實踐隊,帶著對紅色文化的敬仰與生態建設的思考,踏上了浙江這片傳奇土地。
從嘉興南湖的紅船啟航,到安吉余村的青山駐足,我們用腳步丈量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在紅色基因與綠色發展的交響樂中,譜寫了一曲屬于新時代的青春實踐樂章。
在嘉興,我們觸摸到了歷史的溫度。在南湖的晨光中,我們站在歷史的原點,凝視那艘16米長的紅船——1921年,就是在這艘狹小的畫舫上,13位平均年齡僅28歲的青年,冒著被巡捕發現的風險,完成了中共一大的最后議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里,泛黃的照片與銹跡斑斑的文物,訴說著"開天辟地"的壯舉鏗鏘的字句與年輕的面孔碰撞,讓紅船精神在我們心中激蕩:"紅船雖小,卻承載著民族的未來。你們年輕,更要讀懂這份重量。"
安吉的群山用年輪記錄了一場震驚世界的生態革命,而我們用鏡頭捕捉了這場變革中的人間煙火。余村的石板路上,小車緩緩前行,透過郁郁蔥蔥的竹海,是望不盡的綠色,山巒疊嶂,游客絡繹不絕——"這里以前是炸山的炮聲,現在是游客的笑聲。"蟬鳴陣陣,鳥兒唱著夏日的歌,泉水叮咚,叮咚聲里,我們聽見的不只是風景,還有石頭變綠、日子變甜的故事。白香浸潤心扉,在沸水中上下翻滾,霧氣騰騰中,是一個又一個家庭的歡聲笑語,他們說:"一片葉子帶富一方人,生態賬本比GDP更長遠。"十年前這里用炸藥丈量山的價值,如今用茶香計算綠的GDP。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保護不僅是修復自然,更是編織人與土地的溫情。“金山銀山”從不用挖,它一直在等,等人類學會用溫柔的手指,翻開泥土里蓬勃的夏天。
25天,1200公里,12顆熾熱的心——我們帶走的不僅是5款海報、6套明信片和3支視頻,更種下了兩粒種子:
一粒叫 "紅色信仰" ,在心底扎了根;一粒叫 "綠色擔當" ,正破土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