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戍邊兵團行 | 化學化工學院沙海薪火青年實踐團“重走沙海老兵路”社會實踐兵團專項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給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隊員回信精神,聊城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沙海薪火青年實踐團成功申報“重走沙海老兵路”社會實踐兵團專項活動,開展“重走英雄路,共筑邊疆情”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
7月30日,實踐團抵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爾市,首站走訪了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與昆崗文化園,在追尋紅色足跡與歷史脈絡中汲取奮進力量。在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實踐團成員通過珍貴的歷史照片、斑駁的實物展品和沉浸式場景,系統了解了兵團從篳路藍縷到繁榮發展的壯闊征程。銹跡斑斑的農具、泛黃的老照片和復原的墾荒場景,無聲訴說著老一輩兵團人“一手拿槍、一手拿鎬”的艱辛與偉大。在講解員的細致介紹下,兵團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精神內核在成員們心中變得愈發真切而深刻。步入昆崗文化園主展館,實踐團成員立即被入口處高大的昆崗巨人雕像所震撼,隨后,成員們參觀了仿制的昆崗先民生活區,逼真的場景復原與生動的墻繪,將古代先民的生活圖景直觀呈現。等比塑造的打獵人像、精細還原的房屋搭建過程,讓成員們深刻領略到先民的生存智慧和精湛技藝。實踐團重點觀摩了跨越數千年的出土文物,從原始石器、質樸陶器到精美銅器、華麗絲綢,這些無聲的見證者生動勾勒出塔里木河流域璀璨的文明演進史。大家深刻認識到昆崗地區作為東西方文明交流樞紐的重要地位,這些珍貴的文物不僅是歷史的印記,更是多元文化在此共生共榮的生動體現。
7月31日,實踐團隊依次踏入九團紅八連與塔克拉瑪干風景區,最終踏上追尋沙海老兵足跡的旅程,在親身體驗中領略兵團的輝煌歷史,繼承革命紅色基因。在"軍墾記憶"紅色教育基地中,成員們置身于精心復原的土坯老平房群中,近距離觀摩了釀酒、榨油、制醋等傳統工藝的完整流程。一件件飽經滄桑的實物、一幅幅定格歷史的照片,生動再現了革命先輩屯墾戍邊的崢嶸歲月,讓成員們深刻體悟到那段艱苦卓絕、激情燃燒的奮斗歷程。隨后,實踐團成員走進九團紅八連塔里木開發建設歷史主題館。館內陳列的珍貴文物、詳實圖文與逼真場景,全景式展現了幾代兵團人開發建設塔里木的壯闊歷程。從斑駁的墾荒工具到泛黃的老照片,成員們駐足凝望,深刻感悟到“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與“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拼搏精神,兵團先輩的初心與堅守直抵人心。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景區,金色沙丘連綿起伏,熱浪撲面而來,成員們望著無垠沙海,仿佛看見1949年沙海老兵負重前行的堅毅身影,真切感受到他們穿越“死亡之海”的非凡勇氣與頑強意志。最后,實踐團開啟五公里“重走沙海老兵路”行程。烈日灼沙,黃沙漫天,實踐團成員們肩扛旗幟,步伐堅定,無畏風沙與酷暑,以沙海老兵的鋼鐵意志為指引,沿著當年老兵進軍和田的部分路線奮勇前行。穿越連綿沙丘的親身體驗,讓那段充滿艱難險阻卻又光輝不朽的征程變得無比真切,進一步深化了成員們對“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老兵精神內核的理解。
丹心映照屯墾志,赤子情牽戍邊路。此次實踐不僅是一堂生動的紅色教育課,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同學們在親歷中深切體悟到紅色江山的來之不易,無不為軍墾前輩的奮斗精神所感召。大家紛紛表示,要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偉業,讓不朽的老兵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光彩,為邊疆建設與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實踐總結推薦